导航 取消
疑病症老发作,一发作就想去医院怎么办
2025-04-04 20:11:32
21岁
今年开春以来,疑病症反复发作,因此我不再是以前那个讳疾忌医的人,身体一有什么不对劲,立马去医院,一分钟也不耽误。以前我会用零花钱看电影吃大餐甚至去看演唱会现在只想把零花钱全捐给医院。现在不敢下馆子,不敢吃零食,不敢喝奶茶,甚至不敢吃辣椒,刷到同龄人得重病的案例就会受到刺激,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为保护用户隐私不显示图片
3位医生回答
崔俊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问医生
精神心理科 - 心理咨询科
您好,看到您描述的情况,确实可以理解您的担忧。疑病症反复发作确实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您可以先回忆一下,最近一次发作时,具体有哪些症状?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还是其他不适?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您的情况。 另外,建议您可以考虑预约一次心理咨询或精神科检查,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您的情况,并制定一个适合您的治疗方案。平时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冥想或者适量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焦虑。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随时可以再次咨询,我们会尽力帮助您。希望您能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回复于 2025-04-04 20:13:24

熊依飞
主治医师
问医生
其他科室 - 全科
您好,您的情况需要认知行为治疗(CBT)配合药物干预,建议本周内预约精神科门诊。您现在的痛苦不是身体疾病带来的,而是大脑警报系统故障导致的错误预警。通过专业治疗,80%的健康焦虑患者能在3个月内显著改善。
回复于 2025-04-04 20:26:49

秦淑芝
主治医师
问医生
其他科室 - 全科
面对疑病症反复发作的困扰,可尝试从以下方向调整: 一、认知层面:打破“灾难化联想” 1. 记录“担忧-验证”清单:每次身体不适去医院后,记录“症状描述”“担忧的疾病”“检查结果”,用客观结果打破“一不舒服就是重病”的思维定式,比如“喉咙痛→担心癌症→检查为咽炎”,积累正向认知。 2. 区分“真实风险”与“过度焦虑”:告诉自己“刷到同龄人重病案例≠我会生病”,提醒这些是小概率事件,而你的频繁体检已降低健康风险,减少被他人案例刺激的敏感度。 二、行为层面:建立新应对模式 1. 设置“延迟就医缓冲期”:身体不适时,先给自己24小时观察期,通过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散步)缓解焦虑,观察症状是否自然缓解。若48小时后仍担忧,再就医,逐渐减少过度检查频率。 2. 重建生活乐趣清单:把“不敢做”的事分级,比如从“喝低糖奶茶”“吃微辣食物”开始,每周尝试一项曾经喜欢的活动,用积极体验替代“全捐给医院”的单一生活模式,提醒自己“生活不止疾病担忧”
回复于 2025-04-04 22:22:17

认证医生
十分钟内回复,快来提问
提问
申明:由于不能面诊,解答仅为医生个人经验或建议,不能视为诊断依据,如有诊疗需求,请前往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




找医生 发现 新人一元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