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会逐渐减弱,因此,老年人的患病几率较大。尿毒症治疗难度大,费用高,我们需要防范于未然。
但是近年来,尿毒症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来看看这些伤肾行为你做了吗?
伤肾行为排行榜
1.熬夜
中医认为:熬夜伤阴气、伤肝,而肝肾同源,因此,熬夜也很容易造成对肾的伤害。
2.乱吃药
”是药三分毒”,不同的药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研究表明,约25%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与药物的肾毒性有关。
青霉素类、含磺胺类成分的抗生素药物;布洛芬等非类固醇的止痛药;血管收缩素转化酶类降压药都可能损伤肾脏,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
另外,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偏方、 土方,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3.不合理饮食
吃高油脂、高糖的食物,不仅容易引起高脂血症,还会增加患肾病的风险。
另外,高钠饮食也会增加肾脏负担。特别是现在冬季,腌菜、腊肠、腊肉等腌制食品较多,很容易导致盐摄取过多。
建议:在饮食上,多吃些清淡食物,可以多采用蒸、煮等烹调方式;利用葱姜蒜等调料提升菜的口感,减少盐、酱油的使用。
4.久坐憋尿
经常久坐憋尿,会使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长时间的滞留会使得膀胱内压力过大,滋生细菌,引起尿路感染,甚至诱发尿毒症。
5.压力过大
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神经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身心疲惫,引发肾虚症状。
6.运动过度
运动过度会让肌肉受损,导致肌肉蛋白大量进入血液,在通过肾脏排出时很可能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
7.酒后喝浓茶
很多人以为酒后喝浓茶可以解酒。专家表示,茶叶中的茶碱有发挥利尿作用,酒精未能分解便从肾脏排出,会使其受到乙醇刺激,损伤肾功能。
尿毒症高危人群
除了不良的日常习惯,一些常见的疾病也会诱发尿毒症!
1.慢性肾脏疾病
尿毒症的主要原因就是肾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会有所衰竭,若得不到积极治疗,可能会演变成尿毒症。
建议:在肾病的早期,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来保持其稳定,控制其发展,阻止尿毒症的发生。
2.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大多由细菌直接侵袭所致,泌尿道感染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原菌会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诱发肾盂肾炎。
乃至迁延进展为慢性肾脏病,长期下去肾功能出现问题,就会有演变成尿毒症的可能。
尤其是孕龄已婚妇女,尿路感染的几率非常大。首先,女性尿道短而宽,距离肛门较近,细菌易沿尿道口入侵。
其次,女性月经期、孕期、绝经期性激素变化,尿道黏膜改变,均可能引|起病菌定植。
3.糖尿病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会引发糖尿病肾病,也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其概率可高达30-50%。
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定时测量血糖,避免血糖波动大,加重肾脏损伤。
4.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其血管内的血液压力增高,若有蛋白漏出,会破坏肾脏的滤网系统。久而久之,肾脏代偿性增大,造成恶性循环,难以逆转,直至肾衰竭。
据统计发现,患有高血压5年以上的患者,25%会出现早期肾损害,18%会导致肾功能不全。
而尿液中的蛋白越多,说明肾脏损伤的越厉害。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合理使用降压药,降低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