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后引起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毒腺中所分泌的蛇毒,主要为蛋白质,系多肽和多种...

就诊科室: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毒蛇咬伤常见问题 >>

介绍

毒蛇咬伤后引起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毒腺中所分泌的蛇毒,主要为蛋白质,系多肽和多种酶组成。蛇毒可分为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前者对中枢、周围神经、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等产生损害作用,可引起惊厥瘫痪和呼吸麻痹;后者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溶血和出血。主要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山区,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最新文章

毒蛇咬伤如何进行急救工作呢

毒蛇咬伤应该如何预防?

毒蛇咬伤应该如何治疗?

毒蛇咬伤之后应当做些什么?

关于毒蛇咬伤的诊断方法

诊断毒蛇咬伤的办法是什么呢

毒蛇咬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毒蛇咬伤有哪些诊断要点

注射用尖吻腹蛇血凝酶的应用注意事...

季德胜蛇药片说明书

更多文章>>

症状

诊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否为蛇咬伤:道先必须明确除外蛇咬伤的可能性,其它动物也能使人致伤,如娱蚣咬伤、黄蜂螯伤,但后者致伤的局部均无典型的蛇伤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点:如蜈蚣咬伤后局部有横行排列的两个点状牙痕,黄蜂或蝎子螯伤后局部为单个散在的伤痕。一般情况下,蜈蚣等致伤后,伤口较小,且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二)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4毒牙痕迹。且伤口周围明显肿胀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后,局部可留两排锯齿形牙痕。(图1)
图1毒蛇和无毒蛇的典型牙痕
(三)是哪一种毒蛇咬伤:准确判断何种毒蛇致伤比较困难,从局部伤口的特点,可初步将神经毒的蛇伤和血液毒的蛇伤区别开来。再根据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参考牙距及牙痕形态,可进一步判断毒蛇的种类。(表1)如眼镜蛇咬伤病人瞳孔常常缩小,蝰蛇咬伤后半小时内可出现血尿,蝮蛇咬伤后可出现复视。
表1几种主要毒蛇的牙距的牙痕形态
毒蛇名称毒蛇牙痕间距
(厘米)牙痕形态
竹叶青0.5~1.2(八)呈“八”字形
蝮蛇0.6~1.2()牙距小
金环蛇0.8~1.6()“品”字形。伤口周围皮肤常呈荔枝皮样外观。
银环蛇0.8~1.4()“品”字形,伤口皮肤常有撕裂。
蝰斑蛇1.0~1.5()部组织呈深色
眼镜蛇1.1~1.9()伤口周围瘀斑和肿胀明显
眼镜王蛇1.5~3.0()伤口周围明显肿胀
五步蛇1.5~3.5()牙距大、出血多,局部常有水泡和血泡。
毒蛇头部略成三角形,身上有色彩鲜明的花纹,上颌长有成对的毒牙,可与无毒蛇相区别。毒牙呈沟状或管状与毒腺相通,当包在腺体外的肌肉收缩时,将蛇毒经导管排于毒牙,注入被咬伤的人和动物体内。(图2)
图2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被毒蛇咬伤后,病人出现症状的快慢及轻重与毒蛇种类、蛇毒的剂量与性质有明显的关系。当然咬伤的部位、伤口的深浅及病人的抵抗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毒蛇在饥饿状态下主动伤人时,排毒量大,后果严重。
(一)神经毒致伤的表现:伤口局部出现麻木,知觉丧失,或仅有轻微痒感。伤口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半小时后,,觉头昏、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声嘶、失语、眼睑下垂及复视。最后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休克,致使机体缺氧、发绀、全身瘫痪。如抢救不及时则最后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病人可迅速死亡。神经毒吸收快,危险性大,又因局部症状轻,常被人忽略。伤合的第1-2天为危险期,一旦渡此期,症状就能很快好转,而且治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二)血液毒致伤的表现:咬伤的局部迅速肿胀,并不断向近侧发展,伤口剧痛,流血不止。伤口周围的皮肤常伴有水泡或血泡,皮下瘀斑,组织坏死。严重时全身广泛性出血,如结膜下瘀血、鼻衄、呕血、咳血及尿血等。个别病人还会出现胸腔、腹腔出血及颅内出血,最后导致出血性休克。病人何伴头尾、恶心、呕吐及腹泻,关节疼痛及高热。由于症状出现较早,一般救治较为及时,故死亡率可低于神经毒致伤的病人。但由于发病急,病程较持久,所以危险期也较长,治疗过晚则后果严重。治愈后常留有局部及内脏的后遗症。
(三)混合毒致伤的表现:兼有神经毒及血液毒的症状。从局部伤口看类似血液毒致伤,如局部红肿、瘀斑、血泡、组织坏死及淋巴结炎等。从全身来看,又类似神经毒致伤。此类伤员死亡原因仍以神经毒为主。

病因

(一)毒蛇的分类: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
1、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
2、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蝰蛇和龟壳花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引起溶血、出血、凝血及心脏衰竭。
3、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大眼镜蛇和眼镜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种特性。
(二)蛇毒的有效成份:
1、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
2、心脏毒:主要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衰。
3、溶细胞毒:可使血细胞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坏死。
4、凝血素:可引起血栓形成
5、各种酶:可引起溶血和组织破坏。
(三)蛇毒的毒性强度:各种毒蛇毒液的毒性强度是不同的,有的毒蛇伤人后死亡率高;有的仅引起症状,下表列出几种毒蛇一次放毒量和致命的干毒量的比较。(表1-21)
(二)发病机制
蛇毒可分为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前者对中枢、周围神经、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等产生损害作用,可引起惊厥瘫痪和呼吸麻痹;后者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溶血和出血。由于蛇毒中的磷脂酶A和极体释放的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引起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产生明显的水肿。

检查

一般病人可做血液常规及尿液常规检查,严重的病人还要做生化及物理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功酶、尿素氮、肝功能、肌酐、电解质等),以便了解病情进展,判断预后,掌握主动。

普通毒蛇咬伤:伤口疼痛、出汗、困倦,恶心、言语不清、谵妄、复视,抽搐。
1.保持患者镇静并静止不动,如果可能的话,使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
2.尽量辨认蛇的类型。如果您把蛇杀死了,请不要破坏他的头部。注意,不要过份靠近蛇,以免自己被蛟伤。
3.拨打急救电话并汇报被咬伤人的蛇的种类。
4.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及心跳,请开始心肺复苏。
5.如果是上肢或下肢被咬伤,可以在其上方绑一个带子。每15~30分钟放开带子1~2分钟。如果肿胀已超过带子,应将带子上移数寸。

鉴别

伤口可见到多个细而浅的齿痕,排列成椭圆形锯齿状,无明显局部肿痛和淋巴系统炎症反应,亦无全身症状,则多为无毒蛇。
毒蛇、无毒蛇咬伤后主要区别
项目/毒蛇/无毒蛇
牙痕/呈..或3-4个大牙痕,深、紫黑(银环蛇、海蛇除外)/牙痕小、浅、色淡,呈锯齿状
疼痛/灼烧、疼痛、范围扩展快,(银环蛇除外)/痛,不扩展,不明显加剧加剧
肿胀/红、肿显著、扩展快,(银环蛇、海蛇除外)/红肿不显著不扩展
出血/常出血、周围瘀斑、水泡/少出血或不出血、无斑、水泡
淋巴结/近处淋巴结肿大、触痛/不肿大、无触痛
全身症状/不同种类,症状不同/无
(2)与蜂螫伤鉴别
蜂毒毒液主要成分为蚁酸、神经毒素、组织胺。有些蜂毒可致溶血和出血。主要表现为螫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痛。有时可有发热、头痛等。对蜂毒过敏时可出现全身荨麻疹,过敏休克、喉头痉挛等,但局部无牙痕可见。结合受伤环境或病史可与毒蛇咬伤鉴别。
(3)与蜈蚣咬伤鉴别
蜈蚣毒液含有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如组织胺样物质、溶血蛋白质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痛,或局部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全身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或有过敏休克等发生。无局部牙痕,可与毒蛇咬伤相区别。
(4)与蝎子螫伤鉴别
我国东北毒蝎其毒力近于眼镜蛇毒,可致命.有毒成分主要为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等。螫伤后局部疼痛,无红肿,被大蝎螫伤后,表现为呼吸加快、流涎、出汗。全身疼痛,口及舌肌强直,累及心肌则发生低血压肺水肿等,主要根据局部无牙痕和受伤环境,不难和毒蛇咬伤相鉴别。

并发症

严重者肢体瘫痪休克昏迷惊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

局部表现:伤处疼痛或麻木,红肿、瘀血、水疱或血疱,伤口周围或患肢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触痛。

全身表现:头晕、胸闷、乏力、流涎、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出血倾向、黄疸、贫血、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严重者肢体瘫痪、休克、昏迷、惊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

治疗

毒蛇咬伤后现场急救很重要,应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排出毒并防止毒液的吸收与扩散。到达有条件的医疗站后,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如彻底清创,内服及外敷有效的蛇药片,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预防:

蛇咬伤严重的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应在危害最大的地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蛇咬伤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蛇伤防治网,从组织上及人力上予以落实,做到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其次要发动群众搞好住宅周围的环境卫生,彻底产除杂草,清理乱石,堵塞洞穴,消灭毒蛇的隐蔽场所,经常开展灭蛇及捕蛇工作。同时要搞好预防蛇伤的基本知识。在野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进入草丛前,应先用棍棒驱赶毒蛇,在深山丛林中作业与执勤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应穿好长袖上衣,长裤及鞋袜,必要时戴好草帽。遇到毒蛇时不要惊慌失措,应采用左、右拐弯的走动来躲避追赶的毒蛇,或是站在原处,面向毒蛇,注意来势左右避开,寻找机会拾起树枝自卫。四肢涂擦防蛇药液及口眼蛇伤解毒片,均能起到预防蛇伤的作用。


预防

阻止毒液吸收
被咬伤后,蛇毒在3-5分钟内就迅速进入体内,应尽早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液的吸收。
1.绑扎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场容易办到的一种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即在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布条类、手巾或绷带等物,在伤肢近侧5-10公分处或在伤指(趾)根部予以绑扎,以减少静脉及淋巴液的回流,从而达到暂时阻止蛇毒吸收的目的。在后送途中应每隔20分钟松绑一次,每次1-2分钟,以防止肢瘀血及组织坏死。待伤口得到彻底清创处理和服用蛇药片3-4小时后,才能解除绑带。
2.冰敷法:有条件时,在绑扎的同时用冰块敷于伤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缩,减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将伤肢或伤指浸入4-7°C的冷水中,3-4小时后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续24-36小时即可,但局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3.伤肢制动:受伤后走动要缓慢,不能奔跑,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最好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放于低位,送往医疗站。必要时可给适量的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

相关疾病

心律失常 低血压 头痛 失语症 腹泻 肺水肿 荨麻疹 淋巴结炎 惊厥 疼痛 休克 蜂螫伤 吞咽困难 蝎子螫伤 血尿 瘫痪 肿胀 蝎螫伤 血栓形成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