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指病变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其病变范围包括大隐静脉、小隐...

就诊科室:外科 心脏外科 

医生指导: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常见问题 >>

介绍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指病变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其病变范围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绝大多数病人都发生在大隐静脉,临床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病变的浅静脉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病情一般较轻,手术治疗常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最新文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检查?

怎样预防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会出现哪些症状?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会引起哪些并发病?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是什么?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检查有哪些?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是什么?

更多文章>>

症状

发病早期,多为下肢酸胀不适及钝痛感,同时有肢体沉重感,易乏力。多在久站后上述感觉加重,通过平卧、肢体抬高则可缓解。病变中后期,静脉壁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样外观,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明显。病程长者,肢体皮肤则出现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湿疹及溃疡。随着病情的演变,可以伴随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肿胀、淤积性皮炎、浅静脉血栓等症状。


病因

多由于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股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的浅静脉血流反流,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引起。其次,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也是重要原因,患者常合并有周身或局限性的静脉壁缺陷,在静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静脉的迂曲、扩张。最后,长期站立、肥胖和腹腔压力等因素因可增加静脉压力均会增加静脉曲张发展发生的可能。


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及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站立后,不放松止血带,若在30秒内,见止血带以下的静脉迅速充盈,表明止血带以下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放松止血带后,见静脉自上而下迅速充盈,即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小隐静脉瓣膜及小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结果及意义与上述试验相似。

3、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定位试验,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让患者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若在二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表示该处有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

4、深静脉通畅试验,若曲张静脉加重,示深静脉阻塞张静脉减轻或消失,示深静脉通畅。

对于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作血管超声,体积描记及静脉造影的检查,以明确深静脉的通畅程度及瓣膜的功能情况。


鉴别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继发有下肢浅静脉曲张,但其临床表现比较重,患者久站时出现胀破性疼痛和明显肿胀,作下肢浅静脉测压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30%以内,最可靠的鉴别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下肢浅静脉曲张多属该综合征的一种代偿性症状表现,病程早期,患者出现肢体均匀一致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检查可见股三角区及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向背侧用力弯曲时即感腓肠肌处疼痛(Homans氏征阳性),此时下肢深静脉被血栓阻塞,形成回流障碍,Perthes试验呈阳性改变,病程后期,血栓机化后再通,静脉瓣膜遭破坏,演变成倒流性病变,患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站立时下肢皮肤发红或发绀,并有肢体沉重发胀或酸痛感及营养性变化,可继发患肢淋巴水肿,此时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难于鉴别,深静脉造影则有助于明确诊断。

3.动静脉瘘多发生在外伤尤其是贯通伤以后,偶尔亦有先天者,在动静脉瘘部位可扪及震颤及听到连续性血管杂音,其近端肢体增粗发热,多毛易出汗,远端肢体则发凉并可出现水肿,抬高肢体时,下肢曲张静脉内血液不易排空,静脉压明显增高,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氧合血。

4.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énaunay综合征)本病因先天性动静脉沟通或先天性静脉畸形(深静脉受压,高度狭窄或闭塞)引起,静脉曲张较广泛,不限于大隐或小隐静脉的主干,往往在大腿外侧,后侧也有明显静脉曲张,患肢常铰健侧增粗增长,尚有大片的红褐色血管痣样变化,有人称为“葡萄酒斑”,根据以上三联征,鉴别较易。


并发症

1.血栓性静脉炎曲张静脉内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并发非感染性炎症,有时也可因足部细菌入侵造成感染性炎症,病人腿部出现红肿,发热,静脉呈条索状,触之疼痛,应嘱病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活动时加压治疗,并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感染治疗,局部可湿敷75%乙醇或50%硫酸镁,待炎症控制后,行手术治疗。

2.溃疡踝上足靴区为静脉压较高的部位且有恒定的穿通静脉,皮肤营养状况差,一旦破溃会引起难愈性溃疡,常并发感染,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活动时加压治疗,抗感染治疗等,由于静脉曲张性溃疡很难自愈,因此一旦感染控制且溃疡面肉芽组织新鲜时,应适时手术,必要时可行溃疡植皮术。

3.出血曲张静脉管壁较薄,轻微外伤可致破裂出血且较难自行停止,应抬高患肢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可予缝扎止血,以后再作手术治疗。


治疗

1.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以高位结扎和剥脱为主。

2.大隐静脉功能不全而交通支及深静脉正常者,可作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3.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兼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除作上述手术外,尚应将不正常的交通支分别结扎和切断,或作大隐静脉剥脱术。

4.如小隐静脉进入腘静脉处有反流现象者,可将其入口段结扎切除,远侧段行剥脱术或注射硬化剂。

5.范围较小的局限性静脉曲张,或仅系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或术后遗留的部分曲张静脉,或术后局部复发者,适用硬化剂注射疗法。

6.下述情况不宜作注射或手术疗法,可穿着弹力袜治疗:

(1)全身性疾病,如活动性肝炎、进行性肺结核、未控制的糖尿病、重症心脏或肾脏疾病等。

(2)局部疾病,如动脉循环障碍、深部静脉阻塞、骨盆内或腹腔内肿瘤,急性静脉炎、以及小腿溃疡并发蜂窝组织炎等。

(3)妊娠期内、年龄过高、继发于动静脉瘘等的患者。

7.注射治疗:

(1)常用的硬化剂有:鱼肝油酸钠、5%油酸-乙醇钠、1%~3%硫酸十四烷基钠。

(2)注射方法:患者站立,使曲张静脉充盈,在预定注射的部位,用针头斜面短的注射针刺入血管内,然后嘱患者平卧,将患肢徐徐抬高,注意固定好针头不使移动,待曲张静脉内的血液完全驱出后,用手指紧压该段静脉的上下端,再缓慢地注入硬化剂,继之在注射处用纱布加以按摩,然后自足趾至膝部缠以弹性绷带2~3周。注射后嘱患者照常行走。


预防

1.此病有遗传倾向,一般在30岁左右发病,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应勤于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防治。

2.肥胖的人应该减肥,肥胖虽不是直接原因,但过重的分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扩张加重。

3.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最好穿弹力袜套。

4.妇女经期和孕期等特殊时期要给腿部特殊的关照,多休息,要经常按摩腿部,帮助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曲张。

5.戒烟,因吸烟能使血液黏滞度改变,血液变黏稠,易淤积。口服避孕药也有类似作用,应尽力少服用。

6.抬高腿部和穿弹力袜:抬高双腿使体位改变,帮助静脉血液回流。弹力袜要选择弹性较高的袜子(医用),在每日下床之前,将双腿举高慢慢套入。弹力袜的压力能改善且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7.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行走,行走可以发挥小腿肌肉的“肌泵”作用,防止血液倒流的压力。


相关疾病

便秘 先天性动静脉瘘 分娩 湿疹 皮肤瘙痒 慢性咳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肿胀 下肢静脉曲张 血栓性浅静脉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