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_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此类人员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应与健康人分开。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与不清楚是否携带乙肝病毒的人进行性行为前应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正确地使用避孕套,可以减低感染的机会。

  不用他人的有可能与血液及体液接触的私人物品,如牙刷(刷牙出血)、剃刀及针筒。

  对纹身、纹眉、穿耳洞、针灸、脱痣等接触血液的手术谨慎对待,尤其不应使用消毒不合格的仪器进行,尽量使用“用后即弃”(一次性)的器具。

  如工作需要与病者接触,应实行一些安全措施。如会接触大量病者的血液及体液,应戴上手套、面罩和保护外衣。也可用稀释的家用漂白水(1份漂白水加49份水)消毒受血液染污的物品。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三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中国仍有1.2亿乙肝带菌者针对乙型肝炎可以种疫苗。儿童和青少年均应该免疫。如果家庭或伴侣中有人患有乙肝,应对其家人或伴侣等常接触者接种疫苗。医务人员、接受点滴的人、性交杂乱的人、滥用毒品的人也尤其应该免疫。为了防止生育时的感染在婴儿出生后12小时后还可以接受乙型肝炎的疫苗。这个婴儿免疫必须在一个月和半年后相继重复才能达到完全免疫。

  注射有效对抗乙型肝炎的疫苗。免疫注射的程序包括三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分别为0、1及6个月。按以上程序完成三次注射后应该再检验是否产生表面抗体,通常无须再接受加强剂注射。任何有条件的人,从新生儿(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后代)到成年人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生产的婴儿在产后48小时之内接注疫苗会使乙肝感染的可能性下降95%。

  疫苗加强针

  乙肝疫苗接种数年后,抗体会慢慢下降甚至阴性。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认为不必定期加强,理由是只要接种3剂后能产生抗体者,即使日后抗体下降,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被病毒入侵亦不会引起慢性感染。但某些免疫力较低的病人,如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则应定期检测及接种。 很多医生不这样认为,中国大陆医生认为:当注射乙肝疫苗产生表面抗体之后,大概三到五年,需要再次检查是否需要接受加强剂注射。在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的前提下: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大于10个单位,即阳性,暂不需要注射加强针;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10个单位,为弱阳性,甚至到达3~4个单位时,则需要注射加强针;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呈阴性时,则需要重新按照0-1-6(三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分别为0、1及6个月)注射疫苗。

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死肺动脉口狭窄低血压心包炎失眠脑膜炎肝豆状核变性胰腺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