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标准:
黄褐斑患者常有肝郁、肝热与血瘀症状,有的病人则表现为脾胄虚寒证,或肾阳虚寒。肝郁气滞,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使血液瘀滞于颜面;或因肝病及脾,脾失健运,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降,痰湿内停,晦浊之气循经络而上熏于面;或因肝郁化热,热灼肾阴,精不化血,血不养肝,导致肝肾同病,血虚不荣,火燥结滞而发病。
西医诊断标准:
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其境界清晰,边缘常不整,形如地图或蝴蝶、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处,亦能使整个面部受累及。褐斑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
西医诊断依据:
使用Wood氏灯检查,黄褐斑可见有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三种。组织病理检查见损害处,黑素细胞的黑素形成活跃,表现为基底层黑素增加,但无黑素细胞的增殖。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素颗粒或被噬黑素细胞所吞噬,无炎症浸润。有时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西医鉴别诊断:
1.瑞尔黑变病:好发于前额、颧部、颈及耳后,也可累及躯干及四肢,呈灰褐、深褐或蓝灰色损害,有时略呈网状,境界不清,色素斑上常有粉状鳞屑,可伴皮肤轻度发红及瘙痒。
2.阿狄森氏病:色素沉着呈全身性弥漫性分布,青铜色至黑褐色斑片,除面部外还可见于乳晕、外生殖器等处,有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乏力、血压降低等。
3.Civatte皮肤异色病:皮损对称分布于面、颈和上胸部,为红棕色网状色素沉着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