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宵批卷猝死的背后:用生命来换套房子到底值不值

快问医学团队审核通过

我们时不时就会听到一些新闻报道,最近某某IT公司、某某医院、某某金融公司,又有人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这些猝死的精英们,年龄一般都集中在30-50岁,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点: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过重的工作任务或过大的心理压力。不知什么时候起,这“过劳死”也成为了我们上班一族潜在的死神。

教师通宵批改试卷猝死 其妻申请工伤获法院支持

海口琼山中学教师冯芳弟,在20111115日晚,由于连续两夜,评完两个班学生的数学试卷之后,在次日因突发心肌梗塞而死亡。其妻子为此希望申请工伤,然而当地人社局不予认定,双方多次上诉。近日,最高法裁定驳回海口市人社局的再审申请,支持冯芳弟认定工伤。

过劳死,究竟有多可怕?


对于过劳死这个词语,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界七八十年日本经济繁荣时期。很多时候,过劳死是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发展而来,有些潜在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等,会容易被疲劳诱发和加剧,从而最终导致“猝死”。

人体就像一个弹簧,而劳累就是外力。若劳累超过极限,又或者持续时间较长时,人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性的变性,甚至会断裂,导致老化、衰竭以及死亡。而慢性疲劳综合征,其原因和症状都表现复杂,因此也无法通过实验结果来诊断。因此,若没有被诊断和及时处理的病例,很有可能就会发生“过劳死”的危险。

什么人最容易会“过劳死”呢?


在这些过劳死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一个特点:死者都是处在高度且紧张的工作环境。

因此,若是处在以下类似的危险人群,那就得需要谨慎:

第一,有事业心的人,尤其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第二,超时间工作者,以及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的人;

第三,自我期望高,且容易高度紧张,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第四,有遗传早亡的潜在疾病,但自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人等。

我就处在这样环境,我总不能把工作辞了吧?


由于目前职场竞争剧烈,工作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下,疲劳和压力似乎不可避免。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过劳死”的风险呢?

第一,该休息的时候还得休息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劳累。但如果你有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在6个月以上;又或者根据病史、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那就需要立即休息。

第二,主动休息,尽量按照生物钟作息

若睡眠节律被打乱,那么人承担的压力也就加大,疲劳也更容易发生。即便是需要上夜班,也尽量让作息制度稳定,有利于身体的适应,尽量每日三餐进食,强化三餐营养,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高油高盐饮食。

第三,定期体检,积极运动

目前医学也将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这5中疾病,归列于“过劳死”直接促成,因此要想减小过劳死的发生概率,那么就需要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定期身体健康,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准确把握可以避免承担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工作任务。另外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劳逸结合,保持休息。

第四,及时梳理情绪,保持愉悦

不仅是生理疲劳而导致,心理性过劳的危害咱们也不可小觑、当一个人出现焦虑、苦闷时,其人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因此,要想应付高强度的工作,那么就需要保持心情愉悦,及时排除负面情绪。

对于过劳死,也许因实际经济条件以及客观因素让我们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护好自己。即便“不幸”生存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也需要尽量抓紧每一分可以休息的时间。这人生物无非就这三个心愿:吃的下饭,睡得着觉以及笑得出来!若命都没有,还谈什么诗和远方呢?

感觉有用 社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