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异常

毛发异常一般可分为:毛发脱落、秃发、多毛症、毛发变色、毛发畸形、毛发变质。病因可分为先天性、遗传性、...

别名:毛发脱落,秃发,多毛症

就诊科室:内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传染病科 其他科室 内分泌科 皮肤科 传染科 营养科 

医生指导:毛发异常常见问题 >>

症状

毛发异常一般可分为:毛发脱落、秃发、多毛症、毛发变色、毛发畸形、毛发变质。病因可分为先天性、遗传性、原发性、后天性、医原性及创伤性。

病因

一、先天性遗传性

(一)先天性秃发

1.先天性秃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部分为近亲结婚史。一般分全身性及局限性,常合并甲、牙、骨骼发育不良畸形。

2.ROthlnnd-Thomsen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毛发稀疏、头部秃发、伴林儒。

3.共济失调白内障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毛发稀疏伴白内障,智力迟钝。

4.毛发稀疏、爪甲畸形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普秃综合征考虑为外胚叶发育不良。

6.男性型脱发病因为遗传易感性及雄激素增多双重因素。

7.女性雄激素源性脱发也属遗传因素及雄性素增多双重因素。

8.少毛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后天性脱发

也叫获得性脱发

1.内分泌因素

1)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2)性腺功能减退症

3)甲状腺功能减退

4)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2.慢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肾炎、恶性肿瘤。属营养障碍性机理。

3.皮肤科疾病包括:麻风梅毒剥脱性皮炎、黄、脓癣了局性硬皮病放射性皮炎斑状萎缩、面部萎缩性毛囊角化病

4.严重性急性传染病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猩红热。属于营养障碍性,为暂时性。

5.药物性常见的为兔疫抑制剂,抗肿瘤类药物如:白血宁、环磷酸胺、甲氨蝶吟、乙双马琳、乙亚胺、硫哇瞟岭等。为药毒性反应。

6.外伤性病痕属局部毛囊破坏。

7.老年性脱发为老年衰老生理变化。

8.斑秃目前支持斑秃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常与自身免疫疾病并发。根据统计资料,甲状腺疾病与斑秃最相关,约占8%-28%,且女性发病高于男性。

9.假性斑秃又称萎缩性斑秃。原因不明,发脱后不再生。目前认为是扁平苔舞的一种变型。

10.男性型脱发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和雄性激素增高、双重因素有关。

11.女性雄激素源性脱发病因也属遗传易感性及雄激素增高有关。

12.休止期脱发系因发受牵拉、药物、慢性系统性疾病引起。

13.生长期脱发多因使用免疫抑制剂,而抑制毛发生长。

二、多毛症

(一)先天性多毛症

1.全身多毛症出生时即有,为先天性。而后先性多毛症起于青春期,由于内分泌紊乱。

2.先天性色疲出生时即有,隆起较大,界限清,伴有黑色粗毛。

3.先天性胎毛增多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两型:一为狗脸型,一为猴脸型。

(二)后天性多毛症

1.妇女多毛症妊娠时多毛属生理现象。妇女糖尿病综合征引起长须,为垂体瘤引起。

2.后天性胎毛增多症常见于壮年及老年,多合并内脏肿瘤。

3.医源性多毛症在临床上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睾丸酮、青霉素及米诺地尔、链霉素,可引起多毛症。

三、发的颜色改变

(一)先天性

1.白化病属先天遗传性。

2.Rothmund综合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头部早期白发症,伴株儒症。

3.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毛发变灰色。

(二)后天性多见于继发于自捷风的自发。

四、毛发畸形

(一)先天性遗传性

1.环状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念珠状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扭曲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玻璃丝状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羊毛状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原因不明

竹节状发、结节性脆发、结毛症、毛发纵裂、管状发、小棘状毛雍症。

检查

诊断思路从病因分析来看,毛发异常性疾病46种中,先天性遗传性因素22种,占48.88%。后天获得性23种,占51.12%。其中内分泌6种,药物3组(共17种药物),各种急慢性疾病4组中(共19种病),生理性(一为妊娠、一种为老年性),外伤一种,原因不明6种。故后天性发异常病,主要为:内分泌异常、各种急慢性病组、药物性,特别是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这些统计分析可提供我们明确的诊断思路。故病史应着重家族史、遗传史。而用药史,特别是免疫抑制性药物也应作为重点调查和询问。至于急慢性各种疾病及传染病,则应着重于麻风梅毒、结缔组织病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及黄、脓癣、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为主。以上情况可提供参考。

鉴别

毛增多症和多毛症是在身体非雄激素依赖部位出现生长出的毛发过多,可以是先天的或后天的,泛发的或局部的。但在正常情况下,种族不同毛发可有差异,不仅颜色不同,数量也有不同,如希腊男性胸毛很多,而我国男性胸毛则较少。与毛增多症不同,多毛症指女性毛过多,只发生在雄激素依.赖部位,纤细毳毛变为粗重的短毛。女性毛过多,有男性化的表现,影响美观。

毛发干枯,又称头发干燥、毛发枯少等。因毛发缺乏滋润而无光泽,甚则干焦,易于折落,常伴有皮肤干燥。头发的主要成分是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质,因此每日应摄入适量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鱼类、瘦猪肉、牛奶、乳制品及豆制品。干燥的头发是由干燥的头皮造成(头皮的皮脂分泌不够)。

毛发稀少:有的人,身上的毛发非常稀少,医学上称为“特发性毛发稀少”。特发性毛发稀少症多有家族史,患者除了有阴毛、腋毛缺失外,全身毛发普通稀疏,但无其他不适,性激素及性功能均正常,内分泌激素也正常。此症对人体无任何影响,也不会影响生育,不必治疗。当然,阴毛缺失有时可发生于一些器质性疾病,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等。但患者除阴毛稀少外,应该还伴有其他相应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还伴有头发、睫毛、眉毛、腋毛脱落、怕冷、全身浮肿、体重增加、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等。性功能减退患者还有腋毛稀少、性器官发育不良、乳腺发育差、闭经、性激素水平低下等异常。如果实在不放心,可去看一次内分泌专科,进行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B超、染色体等检查。万一确实患有以上疾病,可接受相应治疗。

永久性脱发(即男性型脱发)的掉发过程是逐渐产生的。开始时,头前额部的头发边缘明显后缩,头顶部头发稀少;然后逐步发展,最后会发展到只剩下头后部,头两侧一圈稀疏的头发。

毛发色淡而呈棕色:常见于苯丙酮尿症,患者由于酪氨酸酶受抑,使黑色素合成减少,故患儿毛发色淡而呈棕色。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hydroxylase,PAH)缺乏或活性减低而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

全身毛发呈灰白色:先天性全身性白发病与白化病伴发,全身毛发呈灰白色,皮肤及虹膜均缺乏色素。毛发全部或部分变白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诊断思路从病因分析来看,毛发异常性疾病46种中,先天性遗传性因素22种,占48.88%。后天获得性23种,占51.12%。其中内分泌6种,药物3组(共17种药物),各种急慢性疾病4组中(共19种病),生理性(一为妊娠、一种为老年性),外伤一种,原因不明6种。故后天性发异常病,主要为:内分泌异常、各种急慢性病组、药物性,特别是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这些统计分析可提供我们明确的诊断思路。故病史应着重家族史、遗传史。而用药史,特别是免疫抑制性药物也应作为重点调查和询问。至于急慢性各种疾病及传染病,则应着重于麻风梅毒、结缔组织病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及黄、脓癣、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为主。以上情况可提供参考。

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

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

4.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相关症状

毛发干枯 毛发脱落 普秃 毛发色淡而呈棕色 创伤 结节 毛细血管扩张症 毛发稀少 全身毛发呈灰白色 营养障碍 男性化 剥脱性皮炎 皮肤干燥 苯丙氨酸代谢障碍 体重增加 雄激素依赖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