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局部灼热,局部发热,痛处喜凉爽。见于风热痹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
病因
主要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病久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一般多以正气虚衰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痹证起病一般不明显。疼痛呈游走性或有定处,有的为刺痛、或麻木、或肿胀。但部分患者起病有发热、口渴、咽红痛、全身不适等症,继之出现关节症状。本病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肤经络。久病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病位则深入筋骨或脏腑。临床上可出现瘀血痰浊阻痹,气血亏虚;或复感于邪,脏腑损伤等病理变化。
检查
症状:病势变化快,初期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口渴等风热上攻症状,继见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全身发热或湿热蒸腾胶着之象。热盛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显,发热亦甚,皮肤可见红斑,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风盛者,肌肉关节呈游走性疼痛或汗出、恶风,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鉴别
需与以下症状区别开来:
肢体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肢体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是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指继发于意外损伤、医源性损伤或全身性疾病之后出现的以严重顽固性、多变性疼痛,营养不良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局部压痛:从解剖学上看,骨板很薄,覆盖此部的皮肤也很薄,骨膜感觉神经也较丰富,所以,对触压很敏感,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压痛。
症状:病势变化快,初期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口渴等风热上攻症状,继见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全身发热或湿热蒸腾胶着之象。热盛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显,发热亦甚,皮肤可见红斑,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风盛者,肌肉关节呈游走性疼痛或汗出、恶风,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预防
治法: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其他治疗方法也可以选择:
1)刺络拔罐法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
(2)穴位注射法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
(3)电针法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分钟。
(4)中国古代药酒治疗方法【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因为人体对酒吸收较快,药物之性(药力)通过酒的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周流全身,能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有效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