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肌化

老年静脉血栓症的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下肢较大的静脉形成血栓以后,难以自然溶解和再疏通,造成血栓肌化和静...

就诊科室:内科 血液内科 

医生指导:血栓肌化常见问题 >>

症状

老年静脉血栓症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下肢较大的静脉形成血栓以后,难以自然溶解和再疏通,造成血栓肌化和静脉管腔闭塞,静脉瓣处即使再疏通也常发生功能不全。

病因

血栓形成后,从血管壁向血栓长入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随即形成肉芽组织,血小板的血小板生长因子可能起着促使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肉芽组织伸入血栓,逐渐加以取代而发生机化。下肢较大的静脉形成血栓以后,难以自然溶解和再疏通,造成血栓肌化。

检查

下肢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管壁通透性改变,红细胞逸出,淋巴循环受阻,皮下组织水肿、肥厚、纤维化,皮肤含铁血黄素沉着,皮革样变,发生湿疹溃疡。这种状态叫血栓后综合征,其症状是整个患肢水肿性肿胀,沉重感,甚至疼痛。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使症状加重。

鉴别

1.浅静脉血栓症多为血栓性静脉炎,炎症性质强,多见于四肢,常累及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大多数可以找到病因,少数病因不明。静脉注射盐水、氯化钙、碘造影剂、高渗葡萄糖及其他药物均可于注射部位产生血栓。外伤、感染、静脉曲张、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之静脉内导线均可造成静脉血栓症,凝血机制亢进者容易合并本症。症状为局部疼痛、发红、发热肿胀、体温升高。皮下组织较薄的部位可触到索条状血栓。因血栓部位炎症显著所以常与管壁紧密附着,很少发生肺栓塞。如果静脉炎进一步发展,波及深静脉,则可因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症。

2.深静脉血栓症发病初期静脉内形成血栓,随后在血栓部位继发炎症,所以炎症性质较轻。

3.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少数感到小腿发胀、紧迫感。于立位、坐位及步行后症状加重。有的小腿和足部水肿,腓肠肌有压痛。侵犯静脉交通支时,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如果怀疑本病,可做静脉造影明确诊断。

4.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明显,髂窝、鼠蹊部及股三角处有触痛,屈足背时大腿后侧及腓肠肌肌腹有牵拉性疼痛。急性发作的炎症十分严重,下肢急剧肿胀,数小时肿胀达高峰,自觉有压迫感。炎症明显时可发生动脉痉挛,皮肤苍白,皮下静脉呈网状扩张,患肢压痛明显,触不到动脉搏动,称疼痛性股白肿。如果病变范围大,侵犯盆腔静脉髂静脉及其分支,则下肢高度水肿和发绀,称疼痛性股青肿。重症者可导致下肢静脉性坏疽,甚至发生休克

5.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可原发于此或从髂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发展而来。髂股静脉往往发生于左侧,随后波及下腔静脉。最后侵及右侧髂静脉,所以其体征为双侧性,其余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相同。

6.上肢血栓性静脉炎较少见,常由浅静脉扩展到深静脉系统,常见于胸腔肿瘤及主动脉肿瘤压迫锁骨下静脉或继发于创伤后,其临床表现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相同。

下肢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管壁通透性改变,红细胞逸出,淋巴循环受阻,皮下组织水肿、肥厚、纤维化,皮肤含铁血黄素沉着,皮革样变,发生湿疹溃疡。这种状态叫血栓后综合征,其症状是整个患肢水肿性肿胀,沉重感,甚至疼痛。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使症状加重。

预防

机化过程早在血栓形成后1~2天即已开始,较大的血栓,在2周左右已可完成机化。机化的血栓和血管壁有牢固的粘着,不再有脱落的危险。避免输入对静脉壁有刺激的溶液,早期拔除静脉插管,积极治疗静脉曲张,对防止血栓性浅静脉炎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对有深静脉血栓炎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关症状

创伤 发热 发炎 溃疡 皮下组织水肿 疼痛性股白肿 疼痛性股青肿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小腿发胀 血栓后综合征 发绀 皮肤苍白 皮肤含铁血黄素沉着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