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缓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弛缓松懈的脉象。中医认为,若脉来均匀和缓,为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亦可见于心动过...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指导:脉缓常见问题 >>

症状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弛缓松懈的脉象。中医认为,若脉来均匀和缓,为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亦可见于心动过缓、药物影响等原因。

病因

缓脉须同近似脉、迟脉、濡脉、微脉、弱脉相区别。迟脉一息不足四至;濡脉浮细而软;微脉则细而软弱,似有似无;弱脉呈沉细之象,须重按始得,与缓脉来去怠缓,不浮不沉,一息四至不同。缓脉与紧脉为相反的脉象。临床上,缓脉常同浮、沉、大、迟等脉兼见。

检查

医生诊脉的指法十分重要,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比较丰富的脉象信息。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以指目按脉脊,指法有举、按、寻、总按、单诊等。三指平齐是指诊脉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左右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指目即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与指甲二角连线之间的部位,形如人目,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指目便于推移,以寻找脉动应指最佳的部位,并可调节适当的指力。指尖的感觉虽灵敏,但因有指甲,不宜垂直加压。指腹的肌肉较丰厚,用指腹切脉有时会受医者自身手指动脉搏动的干扰,容易产生错觉。所以诊脉时三指平按或垂直下指都是不合适的。

鉴别


①病理缓脉:细缓,多为脾胃虚弱、营血不足;缓滑,常为湿痹(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疼痛等;迟缓无力,可为脾肾阳虚之久泻(慢性肠炎);弦缓,可见于肝木克脾之肠郁(肠功能紊乱);浮缓,多为外感风邪,营卫失常的太阳中风证。

②正常缓脉:脉来和缓,一息4至,从容不迫,柔和有力。不似病理缓脉之迟慢纵缓,沉细力弱之感。往来怠缓,脉体纵缓松懈,应指力弱,单位时间内至数并未减少,但搏动频率属正常范围的低水平。

预防

缓脉多因湿邪困滞,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充盈鼓动无力所致。缓脉须同近似脉、迟脉、微脉、弱脉相区别。迟脉一息不足四至;濡脉浮细而软;微脉则细而软弱,似有似无;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必要时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进行中药调理。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等。

相关症状

无力 脾肾阳虚 脾胃虚弱 缓脉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