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高热

高烧时面色潮红,皮肤烫手,口渴咽干,精神不振,饮食不佳,呼吸和脉搏加快(从37℃开始计算,每升高1℃...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血液内科 

医生指导:反复高热常见问题 >>

症状

高烧时面色潮红,皮肤烫手,口渴咽干,精神不振,饮食不佳,呼吸和脉搏加快(从37℃开始计算,每升高1℃,脉搏加快10次)。病人开始嗜睡,重者出现昏迷、抽搐(惊厥)。

病因

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另外就是重感冒都可以出现这个高热症状的,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也可以引起高热,基本上都属于感染性发热,少数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的发热一般多为低热,极少见的情况下会出现高热。


检查

反复高热的话一定要注意检查,不要贻误病情,要积极的诊断,积极的治疗。一般来说高热首先要做好体温的监测,不断的测量体温,然后就是根据一些相应的伴随症状做出相应的诊断,要做常规的体格检查,还有必要的检查,比如说血常规、心电图、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等。

鉴别

高热不退:若患者所测腋温的值长时间高达39.1~40℃称为高热不退。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史;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内有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皮肤外伤及疖痈是诊断败血症的线索。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腹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持续性发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对大多数发热患者诊断性治疗并无诊断价值鉴于临床上治疗问题,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如甲硝酸治疗阿米巴肝病抗疟药治疗疟疾。大多用于诊断性治疗药物有抗生素、抗原虫药抗风湿药等,这些药物均有副作用(如药热、皮疹肝功能损害、造血器官损害等),如应用不当反而延误病情。须注意此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就诊断而言特效治疗的结果,一般否定意义较确诊意义大。如疑为疟疾者用氯隆正规治疗无效,认为疟疾的可能性很小。

不规则热指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可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心胸膜炎。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预防

1、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

2、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

3、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

4、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相关症状

持续性发热 高热不退 术后发热 不规则热 间歇热 组织细胞增生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