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毒血症(toxaemia)是指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或休克。
病因
病因是各种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是蛋白质,主要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产毒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少数是革兰阴性菌。
检查
毒血症作为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其实验室检查多见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病原学侵入的局部组织处可取材获取细菌学证据。如白喉于假膜与黏膜交界处取材,涂片染色后镜检可查获白喉杆菌。破伤风一般发病症状比较典型,不需做细菌学检查。
鉴别
病原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感染症状,常有发热,可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头痛、神志淡漠、烦躁、谵妄或昏迷,贫血、肝脾大、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DIC、急性肾衰等表现。而全身感染临床上常分为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几种感染类型。
预防
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败血症的发生就可以减少。小儿时常见的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每易继发较重的呼吸道细菌感染,从而发生败血症。对这类病儿,必须加强保护。对不论多么细小的皮肤创伤必须予以重视,早作适当处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营养状况及小儿保健工作的不断改善,败血症的发病率必然会随着下降。
1.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2.病原治疗
包括针对性的抗毒素治疗及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