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一般来说婴儿(一岁以下)及小孩(一岁以上到十岁大)的蛋白尿定义分别是每天尿蛋白排出大于110mg/m2及85mg/m2,新生儿(30天以内)则是要大于145mg/m2才算是有蛋白尿。
病因
哺乳期乳母用药大多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如乳汁中药物浓度过高,其药副作用便会影响和伤害婴儿的健康,卡那霉素可导致婴儿中毒,发生耳鸣、听力减煺及蛋白尿等。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
2.尿蛋白定量检查
3.尿蛋白特殊检查
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
鉴别
间歇性蛋白尿:是指尿蛋白定量超过正常水平,但并非每次尿检均异常。间歇性蛋白尿多见于生长发育较快的青少年,通常会有循环系统不太稳定的表现,如体位性低血压及指端发钳。
一过性尿蛋白:暂时性或一过性尿蛋白指肾脏正常,但于发热、心力衰竭或脱水时出现暂时性尿蛋白。运动后也可有暂时尿蛋白排出增多,尤其多见于青少年长距离赛跑、游泳、足球、篮球等运动后,尿中蛋白一过性增多。
乳白色尿:又称乳糜尿,则如同牛奶一样呈乳白色。这是由于从肠道上不能吸收糜液,造成乳糜返流进入尿中所致。引起乳糜尿有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淋巴管瓣膜功能异常;也有继发性因素,如常见的丝虫病及泌尿系统泌脓性感染。
持续性尿蛋白:持续性尿蛋白多为病理性尿蛋白,指尿蛋白不受体位影响,多次检查尿蛋白均阳性,应进行尿蛋白定量及组成成分的分析,并结合临床进一步区分。
试纸分析的方式是门?r最常使用来判定量尿蛋白的方法。在无尿蛋白存在之下呈现黄色,尿液中的蛋白质会干扰染剂与缓蓄液的结合,使黄色转为绿色。
预防
儿童的肾病症候群因多数为微小病变肾丝球病变,可以类固醇治疗,若不幸失败才考虑肾潘切片。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
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