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尿量减少

烧伤后尿量减少(一般指成人尿量每小时在20毫升以下):是烧伤休克的重要且较早的表现,如果肾功能未严重...

就诊科室:外科 其他科室 泌尿外科 烧伤科 

医生指导:烧伤后尿量减少常见问题 >>

症状

烧伤后尿量减少(一般指成人尿量每小时在20毫升以下):是烧伤休克的重要且较早的表现,如果肾功能未严重损害,尿少一般能反映组织血液灌流情况和休克的严重程度。尿少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所致。当然尚与抗尿激素和醛固酮增多有关。如出现无尿,多示收缩压在10.7kPa以下。

病因

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所致。当然尚与抗尿激素和醛固酮增多有关。出现少尿时,多有其他许多较严重的症状,常见病主要有各种原因造成的休克、严重脱水、心衰、肾动脉栓塞、肾脏肿瘤、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如果发现自己一天中尿少而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有意识地多饮些水,使尿量增多一些,这样做不但能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也有利于通过尿液冲洗尿路,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

检查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足可作出烧伤休克的诊断。如条件许可。必要的化验检查如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红蛋白等,有助于烧伤休克的早期诊断,亦可作治疗参考。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如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引起的血液浓缩。②大失血、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血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或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缺血。③重症肝病、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全身水肿、有效血容量减低。④当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时,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协加,使肾小管再吸收增强而引起少尿。

鉴别

烧伤后脉搏增速:是烧伤休克的症状之一。烧伤休克绝大多数为继发性休克,通常发生在烧伤后最初数小时或十多个小时,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受伤局部有大量血浆液自毛细血管渗出至创面和组织同间隙,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烧伤后口渴:是由于严重烧伤后大量学江洋液体渗出,使血容量减少,致使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烧伤面积越大,渗出越严重,口渴越明显,是烧伤休克较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足可作出烧伤休克的诊断。如条件许可。必要的化验检查如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红蛋白等,有助于烧伤休克的早期诊断,亦可作治疗参考。

预防

烧伤休克的防治,当前仍取补液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伤后2-3天的休克期内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蛋白血症,持续监测心、肺、肾、胃肠、血液系统的变化,预防并发症。(a)补液疗法:1.按全国公式制订输液计划: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输入胶晶体液量=烧伤面积(Ⅱ度+Ⅲ度)×体重(Kg)×1.5(小儿为1.8;婴儿为2.0);另加生理量2000-3000ml。(小儿生理量为60-80ml/Kg;婴儿为100-200ml/Kg)。胶体和晶体的比例为1:1,或1:2。输液速度在伤后8小时内均匀输入总液量的1/2;另1/2量在后16小时内均匀输入。第二个24小时补入的胶晶体量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生理量仍为2000-3000ml。第三个24小时输入的胶晶体量则为第二个24小时的一半,生理量仍为2000-3000ml。经常维持病人(成人)尿量30-50ml/小时。2.、输液治疗注意点:(1)胶体液指血浆、全血、人体白蛋白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后两种的用量不宜超过1000ml。晶体液包括平衡盐溶液、等渗盐水和等渗碱性液(碳酸氢钠和乳酸钠溶液)。电解质液与碱性液之比一般为2:1,如有血红蛋白尿或严重酸中毒时,碱性液输入量可增至1:1。如缺少胶体液,可用电解溶液代替。基础生理量指5%或10%的葡萄糖溶液,成人每日为2000-3000ml。如因暴露疗法、室内温度、天气炎热、创面用烤灯或热风机烘等,可增加输入量以经创面、皮肤和肺呼吸等不显性失水。(2)成人烧伤

相关症状

低蛋白血症 烧伤后口渴 无尿 血红蛋白尿 充血 失水 烧伤后脉搏增速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