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栓塞

脾静脉内血栓形成或脾静脉受外源性压迫而致管腔的部分或完全阻塞。脾静脉栓塞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密切,约有...

就诊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医生指导:脾栓塞常见问题 >>

症状

脾静脉内血栓形成或脾静脉受外源性压迫而致管腔的部分或完全阻塞。脾静脉栓塞慢性胰腺炎的关系密切,约有45%~65%的胰腺炎可引起发病。约21%~35%则常见于肿瘤的压迫。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本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3大特征是:好的肝脏、坏的脾静脉和破裂的胃底曲张静脉。本病好发于中年人(尤其45~50岁)、男性居多。

病因

栓塞颗粒随机漂入脾动脉分支,可由一个或多个颗粒栓塞同一个小动脉,脾栓塞不均匀可致脾功能亢进复发。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导致的脾功能过度增强而不适当地隔离和破坏血液成分所引起的一组症状。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本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

检查

1.脾脏肿大:可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肿大。血细胞减少与脾脏肿大不成比例。

2.外周血细胞减少:常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时,各系细胞减少的程度也并不一致。红细胞减少时,可表现为脸色苍白、头昏心悸粒细胞减少时,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发热。血小板减少时则有出血倾向

3.若患者脾功能亢进明显,可行脾切除术,脾切除后,大部分病人的白细胞、血小板能恢复正常。

鉴别

脾栓塞的鉴别诊断:

1、原发性脾亢:有原发性脾增生、非热带性特发性脾肿大、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原发性脾性全血细胞减少、脾性贫血或脾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病因不明,很难确定该组疾病系同一病因引起的不同后果,或系相互无关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脾亢

继发性脾亢发生在下列各种病因较明确者:

①急性感染伴脾肿大,如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②慢性感染,如结核、布氏杆菌病疟疾等;

充血性脾肿大门脉高压,有肝内阻塞性(如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结节病等)及肝外阻塞性(有门静脉或脾静脉外来压迫或血栓形成)等;④炎症性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综合征及结节病等;

⑤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及癌肿转移等;

⑥慢性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海洋性贫血等;

⑦类脂质沉积症戈谢病及尼曼-匹克病;

⑧骨髓增生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⑨其他尚有脾动脉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等。隐匿性脾亢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脾亢,因骨髓代偿性增生良好,所以周围血象未显示血细胞减少。但一旦有感染或药物等因素抑制造血功能,即可导致单一或全血细胞减少症。

1.脾脏肿大:可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肿大。血细胞减少与脾脏肿大不成比例。

2.外周血细胞减少:常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时,各系细胞减少的程度也并不一致。红细胞减少时,可表现为脸色苍白、头昏心悸。粒细胞减少时,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发热。血小板减少时则有出血倾向

3.若患者脾功能亢进明显,可行脾切除术,脾切除后,大部分病人的白细胞、血小板能恢复正常。

预防

1、首先要治疗原发病,用药若不能收效而原发病许可,可考虑切脾。

2、脾脏切除指征:(1)脾脏肿大显著,造成明显压迫症状。(2)贫血严重尤其是有溶血性贫血时。(3)有相当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4)粒细胞极度减少并有反复感染史。

相关症状

头昏 出血倾向 发热 反复感染 静脉栓塞 门脉高压 全血细胞减少 肉芽肿 脂质沉积症 心悸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粒细胞减少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