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的疼痛应及时就医,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疼痛的感觉是有差别的。比如,当用同一根针用相同的力去扎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孩子的感觉是很痛,而大人可能觉得疼痛并不重。一般情况下,儿童和体弱者对疼痛刺激较敏感,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比较迟钝。
所以,对于疼痛刺激敏感者应给予更多的呵护,避免疼痛刺激对其造成严重的伤害。在他们受到伤害时,应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以便减轻痛感。对于身边的老年人,则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别因为他还能忍受疼痛就置之不理。如果同一部位持续疼痛超过几个小时,即使感觉不是很剧烈,也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小病发展成大病。疼痛虽然常见,但其危害不可小视。头痛得睡不好觉,牙疼得吃不下饭,这是最常见的也最直观的感受。当人们因头痛或其他部位发生疼痛而坚持上班时,会感觉精力、思维都受到一定影响,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疼痛也可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一些疾病。
比如中老年人的关节痛,疼痛初发时很可能仅仅是局部的轻度充血水肿,但是不及时处理,反复发作会造成局部纤维化,造成关节僵硬,也就是形成了器官功能障碍,形成骨关节病。持续的疼痛还会引发精神上的抑郁。有专家指出,疼痛可致体内压力增加,引起荷尔蒙皮质醇水平升高,继而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影响精神系统,引发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需要提醒的是,疼痛还是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或惟一的症状。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过疼痛的体验,但不一定会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因此,往往会轻视疼痛的存在。但是疼痛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比如脐周疼痛有时是阑尾炎最早期的症状,头痛有可能是鼻窦炎、近视眼、脑部肿瘤的早期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虽然不是病,但疼起来真要命”,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疼痛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积极反应,甚至是具有防卫作用的反应,对于机体的正常活动具有保护作用,提示人们正视身体发出的警讯。
疼痛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性成正比。有一些疾病很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但疼痛却不是很剧烈,如一般的心绞痛。还有一些疼痛因为掺杂心理因素,疼痛很剧烈,但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紧张性头痛等。因此,出现疼痛的时候,既不能对疼痛大呼小叫,也不能忍着扛着。要学会对疼痛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决定采取自我药疗还是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