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是指因胃肠道分泌过多的水分与电解质而致的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

就诊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医生指导:分泌性腹泻常见问题 >>

症状

分泌性腹泻是指因胃肠道分泌过多的水分与电解质而致的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

病因

分泌性腹泻的发生机理涉及多种因素,其中环磷酸腺苷(cAMP)占有重要地位,肠粘膜细胞中的cAMP在分泌电解质和水分中起诱导作用,cAMP又需经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催化才能起作用。霍乱弧菌分泌的肠毒素(一种外毒素),能迅速与空肠上皮细胞结合,刺激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加速水、电解质分泌到肠腔内的过程,而当小肠分泌液超过其吸收能力时,则出现腹泻。

检查

分泌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

(1)排出大量水样粪便,每天可达数升;

(2)粪便中含大量电解质,且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3)粪便中不含脓血;

(4)禁食后腹泻仍不停止;

(5)一般无腹痛;

(6)肠粘膜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常规化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鉴别分泌性腹泻和高渗性腹泻有时需要检查粪电解质和渗透性。

鉴别

病毒性腹泻:顾名思义是由病毒引起的。尤其是轮状病毒(因病毒颗粒外观像车轮而得名)感染多见,又因为大多在秋冬季发生(其他季节也有散发),又称秋季腹泻。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

习惯性腹泻:入秋天气转凉,腹泻病人又增多。据各大医院肠道门诊统计,因饮食不当、受凉引起的腹泻病人占了大多数,其中反复腹泻、呈慢性腹泻者增加最多。医生介绍,这些患者神情“紧张”,腹痛、便急,频繁排稀便,但化验检查无病毒细菌,却久治不愈,呈习惯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生理性腹泻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分泌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

(1)排出大量水样粪便,每天可达数升;

(2)粪便中含大量电解质,且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3)粪便中不含脓血;

(4)禁食后腹泻仍不停止;

(5)一般无腹痛;

(6)肠粘膜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预防

1、发病初期,饮食应以能保证营养而又不加重胃肠道病变部位的损伤为原则,一般宜选择清淡流质饮食,如浓米汤、淡果汁和面汤等。

2、急性水泻期需要暂时禁食,脱水过多者需要输液治疗。

3、缓解期排便次数减少后可进食少油的肉汤、牛奶、豆浆、蛋花汤、蔬菜汁等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进食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质饮食。

4、恢复期腹泻完全停止时,食物应以细、软、烂、少渣、易消化为宜。如食欲旺盛,就少食多餐。少吃甜食,因糖类易发酵和胀气。肠道发酵作用很强时,可吃些淀粉类食物。每天都应吃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还可饮用强化维生素C的果汁,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C供应。

相关症状

病毒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 稀便 习惯性腹泻 紧张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