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蛋白尿

低分子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管功能损伤,使经正常肾小球滤过的蛋白回吸收障碍所致。低分子蛋白一般指分子量4万...

就诊科室:内科 肾病内科 

医生指导:低分子蛋白尿常见问题 >>

症状

低分子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管功能损伤,使经正常肾小球滤过的蛋白回吸收障碍所致。低分子蛋白一般指分子量4万d的蛋白质。因肾小管对低分子蛋白的再吸收及分解代谢起重要作用,在肾小管病变时低分子蛋白尿排出增多。

病因

1.Dent病:是一种X连锁遗传的肾小管疾病。首先在英国报道。这种疾病以低分子蛋白尿、高钙尿、肾钙化肾结石为特征,但尿酸化功能正常。部分病人有佝偻病和进行性肾衰,同时尿生长激素排泄水平偏高。肾脏病理可见小球轻度系膜增生和小管间质轻微病变。男性发病,女性携带。女性携带者有低分子蛋白尿,半数有高钙尿但无明显症状。

2.X连锁隐性遗传的肾石症:是一种近端小管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首先在北美报道。男性发病,女性携带。女性常有轻微尿检异常,不同程度低分子蛋白尿,1/3患者有高钙尿。患者常在1岁内出现蛋白尿和镜下血尿,3-6岁出现肾结石。亦有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结石,肾钙化和进行性肾衰。结石常由草酸钙、磷酸钙组成。并非所有患者发展至肾衰。肾移植是有效的,提示该病是肾小管本身而非系统性。30个患儿有1例佝偻病。肾脏病理可见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

3.低分子蛋白尿伴高钙尿和肾钙化:首先在日本报道。患者常为一家族中的男性患儿。这类病人有低分子蛋白尿、高钙尿、肾钙化,尿浓缩功能障碍。缺乏肾绞痛、佝偻病并非与XRN和Dent的鉴别点。但3-5岁出现肾钙化提示预后欠佳。在日本进行的学龄儿童及学龄前儿童的尿筛查中发现,小于14岁的无症状患者血肌酐大多正常。

4.X连锁隐性低血磷性佝偻病:首先在意大利一家族中发现。这个家族的男性患者均表现为佝偻病、骨软化症、低磷血症、肾钙化和早期进行性肾衰。他们与X-连锁显形遗传性底血磷性佝偻病不同,他们有高钙尿、1,25(OH)2D增高和蛋白尿,还发生肾钙化和进展至肾衰。男性发病,女性携带。女性携带者除高钙尿外,其余生化检查正常。在治疗方面,一般主张应限制饮食中钠的摄入,限制含草酸较多的饮食,因草酸盐易形成结晶可进一步促进结石形成。吸收型特发性高钙尿症应避免过量钙的摄入或服用磷酸盐,尤其对伴有低磷血症者有效。肾性高钙尿症不受饮食钙摄入的影响。噻嗪类利尿剂能促进远端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而使尿钙降低。阿米洛利(氨氯吡米)也可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并可抑制钾的排出。机理不详。除单独应用外,可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电解质紊乱。终末期肾衰者可以行肾脏移植。

检查

尿中低分子蛋白占70%左右,而白蛋白仅占15~25%。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g/24h,很少超过2g/24h。查一下肝肾的功能,看看有无异常的腹泻,血糖血压有无异常的现象,应注意调整饮食保证睡眠,查一下肝肾功能,看看血常规尿常规等,调整心情合理的休息

鉴别

与肾小球性蛋白尿的最大区别是尿中低分子蛋白占70%左右,而白蛋白仅占15~25%。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g/24h,很少超过2g/24h。

尿中低分子蛋白占70%左右,而白蛋白仅占15~25%。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g/24h,很少超过2g/24h。

预防

一般可以通过吃蛋白质食物来补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肾炎患者出现氮质血症,或早期肾功能不全时,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否则会加速肾功能恶化。总之,不同的病情,应采用不同的饮食食谱。

当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时,也不必过分恐慌;当小量蛋白尿出现时,也不能过分忽视病情的严重性,最好及时确诊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蛋白尿的方案。从肾脏病理损伤角度彻底恢复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

相关症状

骨软化 硬化 肾钙化 蛋白尿 利尿 尿蛋白 低磷血症 低血磷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