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

妈妈们分娩以后出现小腹疼痛的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产后腹痛”,又称“儿枕痛”。产后腹痛,是妇女下腹部...

就诊科室:妇产科 中医科 妇科 产科 

医生指导:产后腹痛常见问题 >>

症状

妈妈们分娩以后出现小腹疼痛的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产后腹痛”,又称“儿枕痛”。产后腹痛,是妇女下腹部的盆腔内器官较多,出现异常时,容易引起产后腹痛。一般说来,引起女性下腹部疼痛的原因,可以分为月经周期相关引起的疼痛和非月经周期引起的下腹疼痛。初产妇因子宫纤维较为紧密,子宫收缩不甚强烈,易复原,且复原所需时间也较短,疼痛不明显。经产妇由于多次妊娠,子宫肌纤维多次牵拉,复原较难,疼痛时间相对延长,且疼痛也较初产妇剧烈些。产后腹痛包括腹痛和小腹痛,以小腹部疼痛最为常见。大多由于血瘀,气血虚,或感受风寒所致。以产后瘀血凝滞(或风冷挟瘀血)为主的名“儿枕痛”,小腹部可摸到硬块,有明显压痛,常兼见恶露不畅或不下,胸腹胀满,脉多弦濇有力,有偏寒、偏热的不同。气血虚的每易外感风寒,多见腹痛喜热按,往往摸不到硬块,头昏目眩,体倦畏冷,甚则心悸、气短、舌质淡,脉虚细或弦濇;如挟瘀血,则少腹硬痛,舌质多紫黯;兼气滞的则有胸闷腹胀、大便溏薄等症

病因

●子宫收缩:产妇下腹疼痛时,用手摸小腹,常可摸到一个很清楚的较硬的球状体,这就是正在收缩的子宫,医学上称这种正常的子宫收缩为产后阵缩。疼痛较重的产后子宫收缩痛,多见于生育次数多和分娩过程较短的产妇。――此属正常产后疾病,若不伴有其他并发症,无须用药处理。一般产妇在产后3~5天,疼痛就会自然消失,个别痛得厉害的可以吃些止痛片和益母丸,也可用热水袋、热盐袋放在下腹部热敷。

●受冷:如果产妇受冷,或腹部触冒风寒而引起。此时血脉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若给小腹“保暖”或者轻柔安抚一下身体会比较舒服。

●情绪不佳:产妇过悲、过忧、过怒,使肝气不舒,肝郁气滞血流不畅以致气血淤阻,从而造成腹痛

●缺少运动:有的产妇因产后站立、蹲下、坐、卧时间过长,持久不变换体位,引起淤血停留,而致使下腹疼痛坠胀,甚至引起腰酸尾能部疼痛。

检查

以上四种原因引起的产后腹痛,属人为腹痛。其症状通常还伴有恶露量少或血色紫暗且夹血块,以及胸肋胀痛、四肢欠温等现象。

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将产后腹痛分为两种:

1、产后血虚、胞脉失养。其临床表征为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伴头晕耳鸣,便结,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2、产后寒凝血淤,气血不畅。其临床表征为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胸部胀痛,面色青白,四肢不暖,舌质黯,苔薄白滑,脉弦紧。

鉴别

对产后严重的腹痛,同时伴有阴道流血,或伴有发热恶露颜色发暗或有臭味,则要引起警惕,要考虑可能子宫里残留了胎盘碎块,或是生殖道感染,得了产褥热等,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以上四种原因引起的产后腹痛,属人为腹痛。其症状通常还伴有恶露量少或血色紫暗且夹血块,以及胸肋胀痛、四肢欠温等现象。

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将产后腹痛分为两种:

1、产后血虚、胞脉失养。其临床表征为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伴头晕耳鸣,便结,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2、产后寒凝血淤,气血不畅。其临床表征为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胸部胀痛,面色青白,四肢不暖,舌质黯,苔薄白滑,脉弦紧。

预防

预防产后腹痛,孕妇应注意: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因素。

*注意保暖防风,尤其要保护下腹部,忌用冷水洗浴。

*应注意随时改变体位,适当活动。

根据以上不同表征可选用以下食疗偏方:

八宝鸡的做法

母鸡1只,猪肉500克,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各10克,当归15克,川芎6克,食盐15克,葱、姜各10克,味精3克。

制作:

1、鸡宰后去毛,去内脏洗净,切成小块。

2、猪肉洗净,切成小块。

3、将鸡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水量以没过鸡1指关节为宜),中药用纱布包裹同放入锅中,置火上煎煮,待水开后撇去浮沫,加入葱、姜、食盐,改用文火煨煮至鸡肉熟烂,即可食用。

功效:

此方益气养血,适用于产后气血虚弱,经脉失养所致的腹痛。

桂皮红糖汤的做法

桂皮6克、红糖12克。

做法:

锅中加水70克左右,沸腾后,放入桂皮及红糖同煮约20分钟后,取汁饮服即可。

功效:

此方可温经散寒,适用于产后寒凝血淤,经脉不畅所致的产后腹痛。

相关症状

发热 胀痛 肝郁气滞 腰酸 下腹疼痛 产后子宫收缩 恶露 气血虚弱 血流不畅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