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破裂

多由尖刀锐器、子弹、弹片等穿透胸壁伤及心脏所致,少数则由于暴力撞击前陶引起心脏破裂。心肌梗塞达到6到...

别名:心脏受伤

就诊科室:外科 

医生指导:心脏破裂常见问题 >>

症状

多由尖刀锐器、子弹、弹片等穿透胸壁伤及心脏所致,少数则由于暴力撞击前陶引起心脏破裂。心肌梗塞达到6到7小时以上还未缓解时,由于中心粒细胞侵润而使心肌软化,在血流冲击下,也可以出现心脏破裂,是心梗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以右心室破裂最常见,其次为左心室和右心房,左心房、心包内大血管破裂则少见。

病因

1)性别与年龄。心脏破裂常发生于高龄女性,女性发生率是男性的4倍。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国外文献报道多数发生于70~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可能与老年心室壁心肌较薄和脆性增加有关。(2)高血压。在心肌梗塞的急性期,血压持续上升至20/12kPa(150/90mmHg)以上易于破裂,其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倍。
(3)破裂常发生于初次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患者既往无明显的心绞痛史和心力衰竭史。因冠状动脉突然血栓形成或严重冠状动脉痉挛,又无足够的侧支循环,常导致贯通性透壁心肌梗塞。这种初次心肌梗塞者,平素无心肌缺血、无陈旧疤痕组织作为支架,而非梗塞区心肌收缩功能又较好,当周围心肌收缩时,对坏死区心肌起着切割作用,故易破裂。(4)心脏破裂几乎不发生于有较好的侧支循环的心肌。因侧支循环对心外膜下心肌起了保护作用,即使冠状动脉发生急性堵塞导致急性心肌梗塞,但可能限于心内膜下心肌,或出现异常Q波,R波仅变小而不消失。由于保护了心外膜下心肌,使心脏形态不向外扩张,防止了心脏破裂。

检查

心脏出血外溢,心包裂口保持开放畅通者,血液将从前胸伤口涌出或流人胸膜腔。临床上出现低血容量征象:如面色苍白、呼吸浅弱、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病人可快速陷入休克,因大出血死亡。在开放性胸部损伤心脏破裂病人,如伤口有鲜血不断涌出,并伴有出血症状,不难作出诊断。在闭合性胸部损伤病人,凡出现Beck三联征:①静脉压升高;②心搏微弱,心音遥远③动脉压降低。疑为心脏压塞时,可在剑突下左肋弓旁行心包腔穿刺,如抽出血液,即可确诊。两维超声心动图亦可确定心包积血的诊断。

鉴别

心包填塞:心包腔是指壁层心包与心脏表面的脏层心包之间的空隙。正常心包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润滑着心脏表面。外伤性心脏破裂或心包内血管损伤造成心包腔内血液积存称为血心包或心包填塞,是心脏创伤的急速致死原因。M型超声示心包填塞心室活动曲线,心包填塞时,右室前壁运动方向改变,舒张期呈向心方向运动,即后向位移。

心脏穿透伤:其病理和临床表现,一方面取决于受伤机制,即穿透物的性质、大小和速度。例如,火器伤所致者80%以上现场死亡,而刀刺伤约半数仍可到达医院;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损伤的部位、伤口的大小以及心包裂口的情况。心包裂口足够大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失血性休克,甚至迅速死亡。心包裂口小、或被周围组织(如心包外脂肪、肺等)或血块所堵塞,心脏出血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使心脏舒张受限,腔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和心排出量减少。枪弹伤引起的心包裂口较大,主要表现为失血性休克,而刀刺伤的心包裂口容易被堵塞,80%~90%发生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有利于减少心脏出血,病人生存机会反而较有出血但无心包填塞者为多,然而,如不及时解除,则很快导致循环衰竭。当心脏伤口很小时可自行闭合而停止出血。

心肌坏死:应为医学上的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部分的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疼痛,为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部位为心前区,胸骨后,左肩背,甚至牙齿,上腹部,剑突下等,程度剧烈,持续数小时或者数天,多无诱因,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患者有恐惧,濒死感。

心包破损伤:多见于穿透性心脏外伤,穿透性心脏外伤是由一类强力、高速、锐利的异物穿透胸壁或它处进入心脏所致,少数因胸骨或肋骨骨折断端猛烈移位穿刺心脏引起。心脏穿透伤均有心包破损,有时心脏伤口有多处,这在刺入伤和枪弹伤中尤为多见。

心脏出血外溢,心包裂口保持开放畅通者,血液将从前胸伤口涌出或流人胸膜腔。临床上出现低血容量征象:如面色苍白、呼吸浅弱、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病人可快速陷入休克,因大出血死亡。

预防

心脏破裂应立即施行手术抢救。急性心包压塞往往病情危急,可先作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同时输血补液,争取剖胸抢救时间。一般经左前胸第4肋间进胸,切开心包,清除积血,探查到心壁出血点或裂口,用手指按压止血,然后行间断缝合修补。冠状动脉的小支出血,可予缝扎;如属左前降支或其他主支.须在体外循环下行缝扎术加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相关症状

面色苍白 创伤 血压下降 循环衰竭 心包破损伤 心包填塞 心包压塞 恐惧 脉搏细速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