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增快

不同年龄的人,心率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若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就称为心率过快。家长一般都知道,...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指导:心率增快常见问题 >>

症状

不同年龄的人,心率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若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就称为心率过快。家长一般都知道,正常人在运动或体力劳动之后,心率会加快。孩子亦是这样,特别在受惊吓或哭闹时,更是如此。

病因

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可引起心动过速。酒、茶、咖啡和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在疾病状态中常见的病因为发热低血压、缺氧、心功能不全、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肌炎。心率过快的病因多为功能性的,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外因素。其产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
(1)生理性心率过快:生理性心率过快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2)药物性心率过快: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阻断药物如阿托品、咖啡因、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心率过快。
(3)病理性心率过快:如全身性疾病: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心率过快。正常的心率是60~100。注意平时保健,要起居有常,保寒保暖,适度运动,避免暴食暴饮,饮食宜清淡,以瓜果蔬菜、瘦肉、豆制品等,忌油腻、生冷、咸辣食品,忌烟酒等物。不同年龄的人,心率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若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就称为心率过快。疾病引起的心率加快,最多见于发热的时候,体温每升高1℃,心跳每分钟可增加10~15次。所以,能引起发热的疾病多会出现心率加快,但伤寒病人例外,伤寒病人的脉搏较缓慢,称为相对缓脉,这是伤寒的一个重要特征。肺炎、哮喘及其他疾病影响到心脏功能,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就会有心率过快,肝脏迅速增大、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等情况。贫血严重的患儿,心脏搏动的频率也会增快以满足全身对血液供应的需要。服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时,也会出现心率过快。而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也会使心率加快。心率过快,一般都能随着外界因素的消除、疾病的好转(如发热消退、贫血好转、心功能趋向正常)而逐渐恢复正常。在使用易影响心率的药物时,要注意自己的心率。持续的心率过快,要请医生诊查。正常成人在安静时的脉搏,每分钟为60---100次,它可随年龄,性别,劳动和情绪等因素而变动。一般女性比男性快,幼儿比成人快,老人较慢,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暂时增快,休息和睡眠时较慢。成人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速脉。反之,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缓脉。你可以躺在床上,摸自己的脉搏,数一分钟看看。数的时候别太紧张喽。年轻人,应该没事的。如果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每分钟114次是心率过快了,也叫速脉。心率加快只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病,它的病因有很多,比如说贫血,感染,发热,甲亢等

检查

1.心率监视检测两种心率监视检测:主动与被动主动检测电生理(EP)

检测和记录电图压力测试被动检测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监测超声心动图

2.血液检测血液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药物或物质、甲状腺问题而导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建议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必要时心脏彩超和心肌酶化验.确诊之后制定治疗方案

鉴别

(1)生理性心率过快:生理性心率过快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2)药物性心率过快: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阻断药物如阿托品、咖啡因、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心率过快。

(3)病理性心率过快:如全身性疾病: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心率过快。

1.心率监视检测两种心率监视检测:主动与被动主动检测电生理(EP)

检测和记录电图压力测试被动检测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监测超声心动图

2.血液检测血液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药物或物质、甲状腺问题而导致的室性心动过速

预防

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第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第二,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第三,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第四,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第五,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第六,适量饮酒。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第七,当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第八,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相关症状

发热 高热 甲状腺机能亢进 紧张 恐惧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