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氧

心肌缺氧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清除减少的临床状态。大...

别名:心脏病

就诊科室:外科 

医生指导:心肌缺氧常见问题 >>

症状

心肌缺氧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清除减少的临床状态。大多数心脏疾病均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病因

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供血不足。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由于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引起血氧分压(降低,普通人群由于机体相对代偿能力较弱,也会造成心肌缺氧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或压力),故又称血氧张力(oxygentensin)。动脉血氧分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的功能状态。)

检查

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有时心前区疼痛或呈放射痛;气短、运动、饱食或激动容易诱发,周身无力;严重时可休克。有时候症状不典型,只是一种如胸闷、胸部紧缩感、灼热或是挤压感。休息时不容易缓解,少数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如上腹部疼痛,还可以放射至下颌部、颈部、肩部上方缺氧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他的血管生长因子分泌,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对缺血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鉴别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心肌脓肿:心肌浮肿是扩张性心肌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

心肌灰白而松弛是心肌损害的一种,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发生的免疫性心肌损害有关,一般见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检查。可作为与其他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心肌顿抑(myocardialstunning)又称缺血后心肌功能障碍,是指心肌短暂缺血尚未造成心肌坏死,但再灌注恢复正常的血流后其机械功能障碍却需数小时、数天或数周才能完全恢复的现象。

心肌肥厚:这是一种产生较缓慢但较有效的代偿功能,主要发生在长期压力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心肌总量增加,收缩力加强,使心脏得以维持正常的血循环,同时有相当的储备力。但这种代偿功能也有其不利之处,主要因为肥大的心肌需氧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量往往不能予以满足,造成心肌缺血,这将最后导致心肌收缩力的减退。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表现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尔可呈同心性肥厚。

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区不适、有时心区抽痛或呈放谢绞痛;气短、运动、饱食或激动更加严重,周身无力;严重时可短时休克

预防

治疗:救急时:舌下含复方丹参滴丸;平卧休息、在外应静坐并保证双脚伸直

西医主要用药有:稳心可粒、丹参片、刺五加片、灵芝片、三七片。

中医主要用药有:党参60克、黄芪60克、赤灵20克、茯神15克、菖蒲15克、三七20克、黄精10克、丹参25克、刺五加20克。注意:三七应一起同煎,勿单独生吃。

相关症状

无力 气短 心肌顿抑 心肌肥厚 心悸 心肌灰白而松弛 心肌脓肿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