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颤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每分钟在240次...

就诊科室:外科 

医生指导:室颤常见问题 >>

症状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每分钟在240次以上,称为心室扑动。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这就叫或心室颤动(室颤)。室颤的频率可在每分钟250-600次之间。

病因

引起室颤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两类。心源性室颤常见的原因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非心源性室颤的常见原因有麻醉和手术意外、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触电、溺水及药物中毒(用药剂量超过极量而引起的中毒。误服或服药过量以及药物滥用均可引起药物中毒。常见的致中毒药物有西药、中药和农药)或过敏等。

检查

当病人发生室扑和室颤时,由于心室肌失去了正常的收缩能力,而只是不规则的、不协调的“蠕动”,丧失了正常的排血功能。因此,使用听诊器根本听不到心音,在病人左前胸也摸不到心脏的跳动以及摸不到脉搏。此时,病人已经发生昏厥、抽搐昏迷。从表面上看已进入“死亡”状态,如果此时做心电图检查,也只能描记出一条扑动或颤动的曲线,证明病人还活着,应立即进行急救。但由于当时的环境及病人的状态,不一定能够平静地描记心电图,如果有条件,可以依据心电图特征对室扑和室颤作出明确诊断。

鉴别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产生每分钟达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房室交界区存在生理性传导阻滞,心室率明显低于心房率,一般在90~150次/分,很少超过170次/分。房颤可分为阵发性和持续性(慢性)两种。

急性房颤:初次房颤且在24~48小时以内,称为急性房颤。通常,发作可在短时间内自行停止。心电图上P波消失,而代之以频率为350-600次/分、形状大小不同、间隔不均匀的f波。QRS波群间距离绝对不规则。

心脏震颤:是指用手掌根部触及到的一种细微的颤动,酷似猫的喘息,故也称为“猫喘”,是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征之一。不论在什么部位发现震颤,均表示该部位有严重的狭窄或动静脉分流,正常的心脏是不会出现震颤的。所以震颤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狭窄时。

当病人发生室扑和室颤时,由于心室肌失去了正常的收缩能力,而只是不规则的、不协调的“蠕动”,丧失了正常的排血功能。因此,使用听诊器根本听不到心音,在病人左前胸也摸不到心脏的跳动以及摸不到脉搏。此时,病人已经发生昏厥、抽搐昏迷。从表面上看已进入“死亡”状态,如果此时做心电图检查,也只能描记出一条扑动或颤动的曲线,证明病人还活着,应立即进行急救。但由于当时的环境及病人的状态,不一定能够平静地描记心电图,如果有条件,可以依据心电图特征对室扑和室颤作出明确诊断。

预防

AMI出现室早或室速应予以积极控制,严密心电图监护,并作好除颤等急救准备,以防发生室扑或室颤。在用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发现室早增多,应调整上述药物剂量或停用药物观察。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监测血钾,并及时予以纠正。重视病因治疗,如积极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高血压性心脏病应注意将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心脏功能减退者应积极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不再受损;尤其对近期曾发生过室扑、室颤,病因又未清除者,应时刻警惕再发,必要时可安置植入性自动心脏转复/除颤器(automaticimplantablecardioverter,AICD),当发生室扑、室颤时,可自动除颤及起搏复律。

相关症状

抽搐 药物中毒 传导阻滞 喘息 急性房颤 心室扑动 心脏震颤 利尿 猝死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