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间歇破行

脊髓性间歇破行表现为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约1-5分钟)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休息后好转。...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医生指导:脊髓性间歇破行常见问题 >>

症状

脊髓性间歇破行表现为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约1-5分钟)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休息后好转。见于脊髓动脉内膜炎,脊髓发育异常、椎管狭窄等。

病因

病因:患有脊髓动脉内膜炎,脊髓发育异常、椎管狭窄等。

部分病人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原因如下:

1.局限性:

(1)椎管内或椎管旁:脊髓病变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梅毒;脊神经根性如神经根炎、神经根受压;脊膜性如脊膜炎、脊髓麻醉;椎间性如腰椎间盘突出、骨刺、骨炎、脊椎滑脱症。

(2)腰部:腰部手术,回盲部炎症、肿瘤、尿道结石,盆腔炎,妊娠等。

(3)末梢性:局部感染,脂肪瘤,肉瘤,旋毛虫病,紧腰衣带等。

2.全身性:

(1)中毒:酒精、麻醉剂、铅等中毒。

(2)代谢性:糖尿病,痛风,维生素缺乏等。

(3)感染:单纯疱疹,流感,风湿热,疟疾,猩红热等。

(4)寒冷暴露、温热刺激。

最多见的原因是机械性压迫,损伤股外侧皮神经。

检查

脊髓性间歇破行诊断:脊髓性间歇破行表现为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约1-5分钟)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休息以后比较好转。见于脊髓动脉内膜炎,脊髓发育异常、椎管狭窄(椎管狭窄一般分先天性(原发性)和后天性(继发性)。按部位分为颈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等。

鉴别

脊髓性间歇破行的鉴别诊断:

1、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2、足跟步行跖骨骨折主要表现为足背部肿胀,足尖负重障碍和用足跟步行等特点。

3、下肢拖曳步态:下肢拖曳步态是步态异常中皮质脊髓束病变的一个临床表现。

4、步态不稳:步态不稳指病人走路不稳,或见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或步行时不能走直线,忽左忽右;或走路时步距短小,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初走时缓慢,以后愈来愈快,呈"慌张步态"。

诊断:脊髓性间歇破行表现为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约1-5分钟)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休息后好转。见于脊髓动脉内膜炎,脊髓发育异常、椎管狭窄等。

预防

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加强营养、预防并发症、尽早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中药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治则,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8g,桃仁、红花、赤芍、地龙、甘草各10g,白芍20g。肝阳上亢者加双钩、生石决明;下肢浮肿者加苍术、牛膝;口渴者加花粉、生地。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西药治疗: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应用烟酸占替诺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阿斯匹林50mg,每日1次,PSS0.1,每日3次及维生素B12500mg肌注,每日1次,连用20日

相关症状

步态不稳 间歇性跛行 慌张步态 下肢拖曳步态 下肢无力 足背部肿胀 足跟步行 腰酸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