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寒战

发热伴寒战指由于疾病导致机体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寒战的症状发热伴寒战指由于疾病导致机体病理性体温升高...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医生指导:发热伴寒战常见问题 >>

症状

发热伴寒战指由于疾病导致机体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寒战的症状发热伴寒战指由于疾病导致机体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寒战的症状。

病因

发热伴寒战的诱因热伴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急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是一个良性疾病,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溶血性贫血包括一系列性质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术、输血等。)。

检查

症状:发热伴寒战检查:1.肺部CT2.肺部组织活检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如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X线、B型超声、CTMRI、ECT检查,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黍膜)、骨髓穿刺等
对大多数发热患者诊断性治疗并无诊断价值鉴于临床上治疗问题,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如甲硝唑治疗阿米巴肝病抗疟药治疗疟疾。大多用于诊断性治疗药物有抗生素、抗原虫药抗风湿药等,这些药物均有副作用(如药热、皮疹肝功能损害、造血器官损害等),如应用不当反而延误病情。须注意此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就诊断而言特效治疗的结果,一般否定意义较确诊意义大。如疑为疟疾者用氯隆正规治疗无效,认为疟疾的可能性很小。
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判定
体温表显示的人体温度:36~37℃正常;37~38℃发热;38~39℃高热;高于40℃可能有危险性的高热。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血钾、钠、氯化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CO2结合力测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血肥达反应,外斐反应,血涂片找疟原虫,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
检验结果判定:
(1)白细胞(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白分比明显增高,提示各种原因引起的化脓性感染。
(2)白细胞总数增高或偏低,提示为某些病毒感染或伤寒病。
(3)白细胞分类(DC)检查中发现幼稚细胞,提示可能为白血病。
(4)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均降低,提示可能为某些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5)尿常规镜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较多,尿蛋白增加,提示为泌尿系感染或肾炎、肾结核及肿瘤。
(6)血沉增快,提示为急性感染、结核病、肿瘤或结缔组织病。
(7)肝功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值增高,提示为有肝脏损害,胆红素值升高,提示为有胆道感染。
(8)血肥达反应阳性,提示可能为伤寒病。
(9)外斐反应阳性,提示可能为斑疹伤寒。
(10)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如培养出致病菌,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鉴别

(1)发热伴眼睛充血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等,类似兔眼表现。(2)发热伴出血常见于重症感染和血液病。前者如重症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后者如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3)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可能为局部感染所致。如全身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有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等。(4)发热伴关节肿痛可见于败血症、猩红热、布鲁菌病、结核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5)发热伴有皮疹常见于出疹性的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等。(6)发热伴咳嗽、咯痰、胸痛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7)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常见于消化系统疾患。

症状:发热伴寒战检查:1.肺部CT2.肺部组织活检

预防

(1)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耐寒锻炼;

(2)避免淋雨受寒、醉酒过劳等诱因;

(3)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肝炎糖尿病和口腔疾病等,可以预防大叶性肺炎。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如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X线、B型超声、CTMRI、ECT检查,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黍膜)、骨髓穿刺等
对大多数发热患者诊断性治疗并无诊断价值鉴于临床上治疗问题,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如甲硝唑治疗阿米巴肝病抗疟药治疗疟疾。大多用于诊断性治疗药物有抗生素、抗原虫药抗风湿药等,这些药物均有副作用(如药热、皮疹肝功能损害、造血器官损害等),如应用不当反而延误病情。须注意此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就诊断而言特效治疗的结果,一般否定意义较确诊意义大。如疑为疟疾者用氯隆正规治疗无效,认为疟疾的可能性很小。
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判定
体温表显示的人体温度:36~37℃正常;37~38℃发热;38~39℃高热;高于40℃可能有危险性的高热。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血钾、钠、氯化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CO2结合力测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血肥达反应,外斐反应,血涂片找疟原虫,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
检验结果判定:
(1)白细胞(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白分比明显增高,提示各种原因引起的化脓性感染。
(2)白细胞总数增高或偏低,提示为某些病毒感染或伤寒病。
(3)白细胞分类(DC)检查中发现幼稚细胞,提示可能为白血病。
(4)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均降低,提示可能为某些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5)尿常规镜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较多,尿蛋白增加,提示为泌尿系感染或肾炎、肾结核及肿瘤。
(6)血沉增快,提示为急性感染、结核病、肿瘤或结缔组织病。
(7)肝功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值增高,提示为有肝脏损害,胆红素值升高,提示为有胆道感染。
(8)血肥达反应阳性,提示可能为伤寒病。
(9)外斐反应阳性,提示可能为斑疹伤寒。
(10)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如培养出致病菌,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退烧方法
无需惊慌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小儿泰诺林、美林等,但是最好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物理降温
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给小儿使用35%—45%的酒精或温水进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能达到退温的效果;有条件可用毛巾包裹冰块(冰棍)之类凉的敷在额头,有一定效果。
药物使用
引起小儿发热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时最好不要滥用消炎药物,因为“是药三分毒”,若是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身体康复,小儿发热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饮食注意
多喝开水,在不肯喝水的情况下可以改喝果汁之类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趁在住院期间是以稀饭、汤水、面条为主;
常备药品
小儿泰诺林、美林——都是强生的,这2种药都可以用,退烧效果好,吃完后出很多汗从而退烧,但是吃的次数不能多,吃多了副作用大,一定要按照说明进行服用;
退热帖——帖在额头或者后颈上,退热效果也很好;
退热栓——塞在屁股上,退热效果也很好,个人感觉很麻烦,塞进去后宝宝用力哭就出来了,趁宝宝发烧时我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新稀宝片——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抵抗病毒的入侵,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发烧发热,这产品在目前市场反馈还是挺不错的
家庭治疗措施
不要急于降温
如果医生确定你只是感冒了,在你能耐受的范围内,最好不要急于服用解热药。发烧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我们的身体藉由升高体温来调动自身的防
御系统杀死外来病菌(一般来说,病菌在39℃以上时就会死亡),从而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时(37—38.5℃)使用药物来退
烧,会使体内的细菌暂时变成假死状态,并使他们产生抗药性,一旦死灰复燃,往往更难治疗。
冷敷
如果高烧让你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擦拭身体
蒸发也确降温作用。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泡澡
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补充液体
当你发烧时,你的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当你发高烧时,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解决之道就是补充液体,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应选用低钠的产品。发烧期间应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状况好转。
如果呕吐情形不严重,还可以吃冰块退烧。在制冰盒内倒入果汁,冰成冰块,还可在冰格内放入葡萄或草莓,这尤其受到发烧的孩子欢迎。
适当服用止痛药
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药。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扑热息痛,每4小时服用——次。扑热息痛的优点是较少人对它过敏。由于阿司匹林与扑热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觉得使用任何一种皆无法有效地控制发烧,不妨两种并用。每6小时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扑热息痛。服用这些药物时,需先经医师同意。
切勿让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千万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使发烧的儿童爆发雷氏症候群,这是一种致命性的神经疾病。儿童可以用扑热息痛代替。以每磅体重服用5—7毫克的方式,计算服用量,每4小时服用一次。记住,增加使用频率或超过适当剂量,都有危险,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注意穿衣适量
如果你感到很热,则脱下过多的衣物,使体内的热气可以散发出来。但如果因此而使你打寒颤,则说明衣物太少,应该增加,直到不冷为止。
如果患者是小婴儿,则需特别注意,因为他们还不会表达他们的感受。其实,给小孩穿过多衣服或把他们置于酷热的场所,都可能引起发烧。
同时,勿使室温过高,医师通常建议勿超过20℃。同时,应让室内适度地透气,以帮助复原,并保持柔和的光线,使病人放松心情。
小儿发热食疗
食疗
西瓜水:西瓜瓤挤汁饮用。
荷叶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叶微煮即食。
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
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生芦根粥:鲜芦根15克,粳米25克。芦根加水煎至一半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温服。
海参粥:海参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代乳粉:主要为植物蛋白,营养与牛奶相似,但易消化及吸收,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及需要稀释饮用。
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不但营养丰富,热量适中,最适合病弱的幼儿使用。
牛奶米汤:米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热量,容易被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汤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去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
注意事项
1.把牛奶全换成羊奶
2.多补充维生素,吃VC比如鲜果汁
3.只吃流食吃米粥喝米汤。烧总是有火的,先把火退下来再说。孩子不怕饿的喝奶就行。病好得快比什么都强
4.王氏保赤丸、益生菌
5.内热外寒(夏天又受凉)
发热禁忌食物
一忌多吃鸡蛋:重发热症状,并延迟发热时刻
二忌多品茗:
三忌多喝冷饮
四忌多食蜂蜜:发热时代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
五忌多食辛辣
六忌强逼进食:[1]
小儿发热处理方法
发热病儿的衣服不要穿得过多,被子也不要盖得过厚,以免影响体热散发。发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要大量出汗,此时要用热毛巾擦去胸、背、腋下及面额部的汗,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发热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消耗增多,而消化功能减退,因此应该适当减少饮食,吃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豆浆、米粥、面条汤、馄饨、鸡蛋等;尽量多喂水,如果汁、糖水、白开水或清凉饮料等;多喝水不但有利于降温,而且有助于细菌毒素的排泄。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适宜细菌生长繁殖,会引起舌炎、口腔炎等,因此要注意口腔卫生;可于饭前用温水漱口,帮助增加食欲,饭后用盐水漱口或刷牙。勤喂水也可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发展和恢复过程,即使诊断明确、用药及时,也可能持续2~3
d才能退热,有的病毒感染或较严重的细菌感染要持续5~7
d。如果诊断明确,除发热外情况较好,应遵照大夫医嘱按时给孩子吃药或打针,加强护理,不要因为一时未退热,一天跑几次或几家医院。这样不但孩子得不到休息,造成治疗紊乱,影响疾病的恢复,而且还可能使孩子再感染其他的疾病。退热药和物理降温法不能同时应用,因为两种方法的降温机制截然不同。使用退热药后,患者表现为全身血管扩张,毛孔张开,出汗增加,达到降温目的。应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是由于冷的作用使局部血管收缩,热量经传导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如果使用退热药后马上又使用物理降温,就会使扩张的血管立即收缩,汗毛孔关闭,出汗停止。退热不但受到影响,而且病儿会感到很不舒服。一般是应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体温不降,经1~2
h后,再使用药物退热。

相关症状

发热伴出血 发热伴关节肿痛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并伴触痛 发热伴有皮疹 寒战 发热伴眼睛充血 醉酒 发热伴咳嗽、咯痰、胸痛 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斑疹 过劳 淋巴结结核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