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出血

小脑出血是指小脑实质内的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

就诊科室:内科 外科 中医科 其他科室 心血管内科 中西医结合科 

医生指导:小脑出血常见问题 >>

症状

脑出血是指小脑实质内的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少数呈亚急性进行性,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多在48小时内引枕大孔疝而死亡。

病因

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其次是动脉瘤和动静脉血管畸形,其他病因有血液病,梗死后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脉炎,抗凝或是溶栓治疗,脑肿瘤血管破坏等。

是长期高血压导致脑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性或是小动脉壁纤维样坏死导致微小动脉瘤或是微夹动脉瘤形成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检查

症状体征

起病突然,数分钟内出现头痛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等,但无肢体瘫痪。病处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轻症表现一侧肢体笨拙、行动不稳、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大量出血可在12-24小时内陷入昏迷和脑干受压征象,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眼凝视病灶对侧(脑桥侧视中枢受压)、瞳孔缩小而光反映存在、肢体瘫痪及病理反射等;晚期瞳孔散大,中枢性呼吸障碍,可因枕大孔疝死亡。爆发型发病立即出现昏迷,与脑桥出血不易鉴别。

诊断检查

可通过CT确诊。

鉴别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丘脑出血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丘脑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解剖关系密切,仅有室壁相隔,故丘脑出血常易破入脑室,可造成侧脑室体部铸型,或通过室间孔流向第三脑室,返流入双侧侧脑室,致双侧侧脑室三角部积血,且出血量大,易流入第三、四脑室。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后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丘脑出血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发病时患者昏迷,内科保守治疗后缓解,梗阻解除,意识恢复。发病时即昏迷导致死亡。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量多,大于15ml者有23例,说明出血量越大,破入脑室的可能性越大。

2.桥脑出血桥脑在延脑上方,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传递信息必经之路,它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桥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由基底动脉的脑桥支破裂导致。

3.脑实质深部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脑深部小动脉。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

4.颅内出血是指脑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因此由血管获得血液的脑细胞受到破坏的同时,由於出血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障碍。通常颅内出血会和体温过高合并出现。此症状会增加脑部耗氧量,进而造成脑部氧气供应不足。颅内出血(intractanialhemorrhage)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窒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长见。

5.脑干出血1)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其预后差,病死率高。

(2)脑干出血量在15ml以下的,死亡率17.1%左右。脑干出血量在15ml以上,死亡率81.8%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20ml以上的死亡率更高。

(3)脑干出血量较少者(6~9ml左右),一般在大量应用白蛋白1~2周左右,意识障碍多有恢复,脑干功能障碍明显好转,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4)在中等量脑干出血(10~14ml左右)、症状较重者,大剂量持续应用白蛋白一般在3~4周左右,部分病人生命体症渐趋于平稳。

6.脑室出血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大脑半球内有左右各一个侧脑室。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叫第三脑室。延脑、桥脑、小脑之间为第四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相通。

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

脑室出血在临床上,除表现出脑出血的一般表现外,还常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为血液破入脑室的标志。

症状体征

起病突然,数分钟内出现头痛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等,但无肢体瘫痪。病处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轻症表现一侧肢体笨拙、行动不稳、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大量出血可在12-24小时内陷入昏迷和脑干受压征象,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眼凝视病灶对侧(脑桥侧视中枢受压)、瞳孔缩小而光反映存在、肢体瘫痪及病理反射等;晚期瞳孔散大,中枢性呼吸障碍,可因枕大孔疝死亡。爆发型发病立即出现昏迷,与脑桥出血不易鉴别。

诊断检查

可通过CT确诊。

预防

脑出血易患因素:

1、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

2、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

3、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

4、过分疲劳,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等。

预防应尽量避免上述易患因素的发生。

内科治疗,治疗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积极看海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改善循环,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相关症状

脑干出血 脑实质深部出血 脑室出血 眩晕 意识模糊 麻痹 疲劳 气急 紧张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