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弹性。即可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

别名:平底足,平足症

就诊科室:骨科 

医生指导:扁平足常见问题 >>

症状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弹性。即可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更好地推动人体活动。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为足弓塌陷。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其实,平足的人很常见,而平足症并不常见。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只有少部分儿童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的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成人平足初发时,足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此时由于关节的活动性尚存在,称为可复性平足或柔性平足。如果出现关节病变、活动受限,畸形不能复位,就称为僵硬性平足。

病因

扁平足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平足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儿童的足弓常常在4~6岁形成,大部分儿童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成人平足可以是儿童平足的延续,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继发引起,导致足弓塌陷造成的。有症状的成年人继发性扁平足称为成人获得性平足症。引起继发性足弓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如关节退变、创伤、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神经性病变、肿瘤、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等。

检查

扁平足的检查?
初步检查时,让患者取站立位,从足踝前方和后方视诊检查后足和前足整体的力线关系。注意负重状态下足纵弓的形态。足部结构可能在坐位时表现为正常,但在负重受力后即发生明显的改变,这常见于过度松弛性平足畸形,柔软性足趾畸形和跖趾关节过度松弛的患者。从后方检查,可见受累的后足一般呈外翻状,以及因前足外展而出现的“多趾症”。从后方观察患者伸膝时行单侧或双侧提踵试验的情况。如果不能完成单侧提踵或是缺少后足对称性内翻活动,提示存在胫后肌腱疾病。
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应负重条件下摄足正侧位X线片,主要在足侧位片测量足弓的角度改变。

鉴别

扁平足与那些症状混淆?
扁平足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别。当诊断因韧带松弛所致的原发性扁平足时,应仔细做好鉴别诊断,除外因副舟状骨畸形,第一跖骨短缩、先天性马蹄内翻术后并发的扁平足,还要排除神经肌肉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所致的麻痹性扁平足,以及大脑性瘫痪所致的痉挛性扁平足。根据发病年龄、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X线检查,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预防

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首先应鼓励孩子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使他们身体的肌肉及韧带得到适当的刺激,像跳绳,跳高,跳远等活动可以使足弓得到较好的锻炼,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尽量穿软底鞋,最好穿专业的运动鞋,切忌让孩子穿太小的鞋。9个月以内的婴儿,不要让他过早下地走,也不要长时间站立,孩子十一二岁以后,虽然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但由于肌肉力量的发育比骨骼慢一些,因此,不要因其身材高大而经常安排从事成年人的工作。若扁平足已经比较明显,可让孩子练习用脚尖或脚外侧走足,可取得一定矫正效果,无法矫正的扁平足应去医院骨科进行矫治。

治疗
本病轻,中型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以往曾提倡赤足在沙滩,草地上行走,训练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对足跗间关节的稳定作用和提高足纵弓,也曾推荐穿各种矫形鞋,希望矫正扁平足,但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扁平足并没有矫形作用,只能减轻局部不适和疼痛,因此,对有症状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龄在10岁以下者,可采取被动或主动牵伸小腿三头肌,缓解因该肌痉挛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适,穿鞋底后内侧加厚0.3~0.6cm的Thomas矫形鞋,或在鞋底内面加一厚0.5~0.75cm的足纵弓支持垫,均能减轻或消除疼痛和不适,但无矫形作用。
若非手术治疗不能解除疼痛,且影响负重行走和穿鞋的中,重型扁平足,病人年龄>10岁者,则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有肌腱移位,韧带紧缩等软组织手术,也有跗间关节融合,三关节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术。但是,单纯软组织手术,单个跗间关节融合术因疗效不好,已被摈弃,目前多倾向于软组织和骨性手术联合应用,其疗效则明显提高。
通常依据X线片测量,确定足纵弓下降的部位后,选择手术方法,Giannesstras手术是舟楔关节融合,跟舟跖侧韧带紧缩及胫前,胫后肌腱移位,适用于舟楔关节韧带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其疗效较好,其手术要点是:
①经足内侧纵切口,显露距,舟,楔骨和胫前胫后肌腱。
②从其点处切断胫前,胫后肌腱,跟舟跖侧韧带,并在距,舟,楔骨的内侧,掀起一条由前向后的关节囊,韧带瓣,注意在该瓣深面保留一薄层骨片。
③切除舟,楔关节软骨,从舟,楔的跖侧向背侧分别钻一骨孔,两者在背侧的深面相汇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肠线或尼龙线固定舟楔关节在矫正的位置上。
④紧缩缝合关节囊,韧带瓣及跖舟跖侧韧带后,再把胫前,胫后肌腱断端编织缝合在一起,从舟骨所预制骨孔的跖侧,把胫前胫后肌腱向背侧牵拉,并缝合固定到足背侧的骨膜上。
⑤术后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术后初期可有过度矫正的现象,但负重行走3~4周可逐渐消失,距舟关节松弛型扁平足,往往有明显的跟骨外翻畸形,病人尚未发育成熟,采取Grice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既能矫正扁平足,又不影响足的纵向发育,该手术通过外踝前方斜切口显露跗骨窦,去除跗骨窦的骨皮质后,填入自体松质骨条,并用一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用石膏外固定直至植骨愈合,对于年长儿童或青少年,足三关节融合术也是一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关症状

肌肉萎缩 结节 麻痹 疲劳 足痛 足外翻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