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产后出血导致垂体缺血性坏死,可引起垂体或下丘脑的损害,累及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从而引起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当垂体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被毁坏后,可产生一系列的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的表现,主要累及的腺体为性腺、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本病多见于女性,多与产后出血所致垂体缺血性坏死有关。
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最常见的为产后大出血、垂体及下丘脑肿瘤,感染,颅脑创伤,头颈部放射治疗,垂体切除,全身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营养不良,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与下列因素有关:垂体衰竭的程度,受累激素的种类,蝶鞍内压力增高的程度与垂体受损的部位,发病年龄与患者的性别。
检查
本病垂体前分泌的多种激素(如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结合病因和表现可确诊。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与下列因素有关:垂体衰竭的程度,受累激素的种类,蝶鞍内压力增高的程度与垂体受损的部位,发病年龄与患者的性别。
鉴别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与下列因素有关:垂体衰竭的程度,受累激素的种类,蝶鞍内压力增高的程度与垂体受损的部位,发病年龄与患者的性别。具体表现为:
1、女子宫体缩小,会阴部和阴道粘膜萎缩,常伴阴道炎。性激素分泌减少产后无乳、乳房萎缩和外阴、子宫萎缩,长期闭经,阴毛、腋毛稀疏脱落;男性睾丸缩小、阳痿,性功能减退。
2、甲状腺素减少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脱屑。少光泽和弹性,头发、眉毛稀疏,食欲减少,重者出现黏液性水肿,表现淡漠,精神失常,常有便秘、怕冷及肥胖。
3、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乏力、恶心、呕吐,心音弱、心率慢、脉搏细弱、血压偏低,严重时有低血糖;肤色变浅,易受感染。
4、腺垂体减退危象严重虚弱无力、恶心及呕吐;高热(高热型)或体温低于35℃(低温型),血糖过低(低血糖型),血压过低或休克(低血压型);严重时抽搐、昏迷。
预防
主要采用内分泌激素治疗,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下丘脑和垂体激素治疗仅限于生长激素和ACTH,LRH主要用于下丘脑性性功能减退,大多数患者采用靶腺激素替代治疗。
1、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最为重要,且应先于甲状腺等激素的治疗,以免诱发肾上腺危象。首选药物为可的松,而可的松、泼尼松等制剂均需经肝脏转化为氢可的松而见效。剂量须视病情而个体化,较重病例可给全量补充,即每日约30mg(相当于可的松37.5mg,泼尼松7.5mg),服法应模仿生理分泌,故每日上午8时前服2/3,下午2时服1/3较为合理,随病情调节剂量,过量时易致欣快感,失眠等精神症状。如有感染等应激时,应该加大剂量。
2、补充甲状腺激素须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增加代谢率而加重肾上腺皮质负担,诱发危象。
3、补充性激素育龄女性,病情较轻者需采用人工月经周期治疗。
相关症状
垂体危象 垂体功能减退 面色苍白 抽搐 创伤 乏力 内出血 黏液性水肿 粘膜萎缩 无力 血压偏低 恶心 多尿 皮肤干燥 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