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翼样震颤

扑翼样震颤是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粗大,节律稍慢,通常呈又称性,累及上...

就诊科室:内科 传染病科 消化内科 肾病内科 内分泌科 肝病科 

医生指导:扑翼样震颤常见问题 >>

症状

扑翼样震颤是由于既有基底节病变又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而引起。此种震颤粗大,节律稍慢,通常呈又称性,累及上肢及下肢,肌张力高低可变。当病人平伸手指及腕关节时,腕关节突然屈曲,然后又迅速伸直,加上震颤多动,类似鸟的翅膀在扇动,故称扑翼样震颤。

病因

多见于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肝昏迷以及尿毒症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病征亦称肝震颤。由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引起的手掌扑翼样颤抖。是肝硬化门体脑病的典型表现,另外二氧化碳中毒、尿毒症、低血糖及巴比妥中毒也有此种表现。

检查

扑翼样震颤是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时表现出来的一个特有的阳性体征,主要出现在肝性脑病患者的昏迷前期和昏睡期,是诊断肝性脑病发生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检查方法是,嘱病人将两臂平举,当手指分开时,如患者出现两上肢向外偏斜,腕和掌指关节有快速而不规则的阵发性鸟翼拍击样的屈伸动作,即为扑翼样震颤体征阳性。

鉴别

常与抽搐鉴别:

抽搐是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表现为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临床上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惊厥,强直性痉挛,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肌束颤动,习惯性抽搐。中医认为引起抽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热毒内盛,风阳扰动、风毒窜络、阴血亏损等方面。

扑翼样震颤是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时表现出来的一个特有的阳性体征,主要出现在肝性脑病患者的昏迷前期和昏睡期,是诊断肝性脑病发生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检查方法是,嘱病人将两臂平举,当手指分开时,如患者出现两上肢向外偏斜,腕和掌指关节有快速而不规则的阵发性鸟翼拍击样的屈伸动作,即为扑翼样震颤体征阳性。

预防

预防肝炎,积极治疗肝炎:注意休息,合理运动,注意生活规律,注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戒酒。

1、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保护脑细胞功能,以减少能量消耗,保护脑细胞功能。

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

4、某些因素可诱发或加重震颤。尤其在肝脏病变引起的扑翼样震颤,多数不能耐受麻醉、止痛、安眠、镇静等类药物,如使用不当,可出现患者狂躁不安或有抽搐

相关症状

昏睡 小脑性共济失调 抽搐 肌阵挛 震颤 肝昏迷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