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酸

吞酸,证名。胃内酸水上攻口腔、咽溢,不及吐出而下咽。又称咽酸。吞酸是指酸水自胃上激于咽喉之间,未及吐...

别名:咽酸

就诊科室:内科 中医科 消化内科 

医生指导:吞酸常见问题 >>

症状

吞酸,证名。胃内酸水上攻口腔、咽溢,不及吐出而下咽。又称咽酸。吞酸是指酸水自胃上激于咽喉之间,未及吐出又复吞咽,酸味有如刺心之感。

病因

多因肝气犯胃所致。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见病因如下:①胃炎、溃疡病及各种原因的幽门梗阻;②裂孔疝;③先天性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良等先天畸形;④医源性病因如贲门失弛缓症行Heller肌切开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胃大部切除术等;⑤其它如原发性食管下端括约肌关闭不全、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烧伤等。

检查

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随即咽下者,称为吞酸

有偏热偏寒之分。偏热兼见心烦、咽干、口苦、苔黄;偏寒兼见胸脘隐痛,呕吐清涎,舌苔淡白。以及西医的胃镜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胃镜检查等,确定什么原因造成的吞酸。也要注意口腔内的腺体疾病造成的影响。

鉴别

胎前吞酸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多因孕妇脾虚或肝郁,复伤于饮食所致。脾虚者,由于脾虚不运,伤食太过,症见胃脘填塞,不得传化而致吞酸。治宜温养脾胃,方用六君子汤加吴萸;肝郁者,由于肝气郁滞,化热犯胃,症见嗳腐吞酸、脘闷胁胀等。宜泻肝清热,用左金丸。

产后吞酸病证名。庄复严《妇科百辨》:“妇人产后吞酸者何?曰此胃中积痰滞火所致。宜七气合二陈汤。”亦有产后胃弱,过食肥甘,胃不能腐熟水谷而致嗳腐吞酸、纳呆腹胀等症,宜消食导滞,用异功散。

口酸是指自感口中有酸味,甚或他人闻之有酸腐气味。其病因多在肝胃不和,症见口中发酸,或伴嘈杂吞酸,脘痞嗳气,胁肋闷胀,食少纳呆,舌苔薄黄,脉弦数等。

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随即咽下者,称为吞酸;不咽下而吐出者,则称吐酸。一般地说,吐酸是泛吐酸水的症状,常与胃痛兼见,但亦可单独出现。

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随即咽下者,称为吞酸

有偏热偏寒之分。偏热兼见心烦、咽干、口苦、苔黄;偏寒兼见胸脘隐痛,呕吐清涎,舌苔淡白。

预防

饮食疗法

(1)凤凰衣粥:鸡蛋壳若干,去内膜洗净炒黄研末,每次6克加入热粥中服食。寒热证均宜。

(2)白胡椒海螵蛸煲猪肚:白胡椒12克,海螵蛸20克,猪肚1个,先将海螵蛸、白胡椒(打碎)放人洗净的猪肚内,并加入少量清水,然后把猪肚两端用线扎紧,慢火煮至烂熟,去海螵蛸及胡椒,调味分次食肉饮汤。适用于寒证吐酸

相关症状

嗳腐 口苦 口酸 吐酸 肝气犯胃 脾虚 脘痞 胃痛 嗳气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