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热退症状

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热退症状是疟疾,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全世界约二分之一人口受威胁。...

就诊科室:传染病科 传染科 

医生指导: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热退症状常见问题 >>

症状

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热退症状是疟疾,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全世界约二分之一人口受威胁。疟原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行类动物,已知有130余种。疟原虫有严格的宿主选择性,仅极少数的种类可寄生在亲缘相近的宿主。

病因

是有疟原虫感染所已引起的。寄生于人体的4种疟原虫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人和按蚊二个宿主。在人体内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schizogony)。在红细胞内,除进行裂体增殖外,部分裂殖子形成配子体,开始有性生殖的初期发育。在蚊体内,完成配子生殖(gametogony),继而进行孢子增殖(sporogony)。

检查

主要是查找疟原虫,通常找到即可确诊。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发作是由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当经过几代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后,血中原虫的密度达到发热阈值(threshold),如间日疟原虫为10~500个/µl血,恶性疟原虫为500~1300个/µl血。

鉴别

败血症疟疾急起高热,热型稽留或弛张者,类似败血症。但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局灶性炎症或转移性化脓病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

钩端螺旋体病本病流行多在秋收季节,与参加秋收接触疫水有密切关系。临床典型症状“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可供鉴别。

丝虫病急性丝虫病有时需与疟疾鉴别,鉴别主要依离心性淋巴管炎,血片中找到微丝蚴。

伤寒、副伤寒一般起病不急,持续高热,常无寒战及大汗,有听力减退,相对缓脉玫瑰疹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消失,肥达反应阳性,血或骨髓培养阳性等特点,不难鉴别。

急性血吸虫病来自流行区,近期接触过疫水,有皮疹,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吸虫皮试阳性,大便孵化阳性,即可确诊为血吸虫病。

其它如粟粒性结核、胆道感染引起的长热程发热也要注意鉴别。

脑型疟疾本病发生易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中暑相混淆。通常要仔细反复查找疟原虫。毒痢还应做粪常规、培养。一时弄不清可先用抗疟药治疗以等待结果。

黑尿热应与急性溶血性贫血鉴别,如胡豆黄;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主要是查找疟原虫,通常找到即可确诊。

预防

1.预防包括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和预防服药。蚊媒防制包括杀灭蚊和使用蚊帐及驱蚊剂。预防服药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的预防性抗疟药有氯喹(chloroquine),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可用哌喹(piperaquine)或哌喹加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或乙胺嘧啶加伯氨喹啉(primaquine)。不论个体或群体进行预防服药,每种药物疗法不宜超过半年。

2.治疗:疟疾治疗应包括对现症病人的治疗(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和疟疾发作休止期的治疗(杀灭红细胞外期休眠子)。休止期的治疗是指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1~2年内有疟疾史和带虫者的治疗,以控制间日疟的复发和减少传染源。

相关症状

发热 肥达反应阳性 寒战 畏寒 中暑 听力减退 黑尿 痢疾 血红蛋白尿 玫瑰疹 白细胞减少 高热 缓脉 中性粒细胞增高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