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水肿

药物性浮肿是指因使用某些药物之后,由于药物的作用使身体上某些部位产生浮肿的现象。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指导:药物性水肿常见问题 >>

症状

药物性浮肿是指因使用某些药物之后,由于药物的作用使身体上某些部位产生浮肿的现象。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岛素,硫脲,甘草等药物,可导致脸,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

病因

引起药物性水肿的常见药物有:

1.速尿速尿虽然是一种治疗水肿的常见利尿剂,但有些特发性水肿的妇女较长时间应用速尿之后反而会使水肿加重。这是因为这种病人有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反应性增强,人在站立时易出现水肿,而速尿可加重这种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胰岛素服用胰岛素出现药物性水肿多在开始用药的阶段,水肿轻者仅局限于下肢,重者可波及全身,这种水肿多在数天内消退。

3.消炎痛是一种常用于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的抗炎药,这种药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引起水的潴留,对部分人可产生水肿。

4.氯丙嗪类药物这类药物会使体内排钠减少,导致水肿。

5.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可直接引起水钠潴留,长期使用后可出现上半身水肿性肥胖。

此外,还有消心痛、心痛定等药物,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水肿。

检查

水肿患者应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因为许多系统、器官、组织的疾患都可造成水肿。全身检查有助于了解水肿的来源及其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端坐呼吸、心率或脉搏增快,心脏扩大,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中心静脉压增高,大静脉淤血,颈静脉怒张,肝脾淤血增大等,提示存在心功能衰竭,水肿是由心脏疾患引起的;脾脏淤血肿大,腹壁侧支循环静脉怒张,门脉高压合并腹水者,提示肝硬化;如表情迟钝,毛发稀少,皮肤粗糙,提示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即鼓液性水肿的可能。此外,肝病患者和肾脏病患者的面容及皮肤色素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

鉴别

(1)心源性水肿:在右心功能不全、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时,因体循环的静脉压增高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而引起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发生于下垂部的水肿,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水肿形成的速度较慢。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心源性水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心脏病病史和体征。测定静脉压明显升高是诊断的重要佐征。

(2)肝源性水肿:肝硬变在腹水出现前常有下肢轻度水肿,首先发生于足踝部,逐渐向上蔓延。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胸水。各种慢性肝脏病病史以及肝功能损害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均为诊断的依据。

(3)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消耗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等均可产生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的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会加重水液的潴留。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

(4)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①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当病情严重时,由于皮肤被粘蛋白和粘多糖浸润,产生特征性的非凹陷性水肿,称为粘液性水肿。常在颜面和胫骨前发生。②药物性水肿:应用某些药物后可引起水肿,其特点为用药后出现轻度水肿,停药后逐渐消退。较常见的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雌激素、胰岛素等,萝芙木、硫脲及甘草剂量过大等也可引起水肿。③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也为水肿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特点为月经前7~14天出现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有乳房胀痛盆腔沉重感,月经后排尿量增加,水肿及其他神经官能症状逐渐消退。④特发性水肿:主要表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多见于成年肥胖妇女,常与情感、精神变化有关,伴疲倦、头昏头痛、焦虑、失眠神经衰弱表现,立卧位水试验为阳性。

主要表现为下肢或面部水肿,严重者出现全身水肿.其特点是水肿在用药后发生,停药后不久消失.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制剂、雄激素、雌激素、钙拮抗剂等,均可引起水肿.

预防

药物引起的水肿,只要停用有关药物,水肿多可消退,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一定要引起重视。

相关症状

头昏 低蛋白血症 肝源性水肿 神经痛 特发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重度烧伤 乳房胀痛 神经官能症 胸水 右心功能不全 利尿 盆腔沉重感 心源性水肿 紧张 维生素B1缺乏 体液潴留 

目录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预防
  •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