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病死率极高。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脑干出血量在5以上,死亡率90%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10ml以上的死亡率100%。脑干出血的病人出现昏迷早且重,39例中38例在发病24小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39例中31例(的最高收缩压达200mmHg以上,而无脑干出血组仅46.1%(6/13),P<0.05。
病因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脑干出血多由高血压导致基底动脉中央支破裂引起。往往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引起昏迷,可立刻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数小时内死亡;水平眼球运动受累而垂直眼球运动佳,有的病例可以出现眼球上下跳动。对侧眼球出现5秒间隔的游动。病又往往出现四肢瘫,去大脑强直。有时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呼吸异常。出血可破入四脑室,血肿向腹侧扩展,导致居中的固定瞳孔,小的基底部出血可引起“闭锁综合征”;未累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小出血常常没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检查
须作脑电图和颅脑CT。头动有时头疼,头晕,出汗,严重情况下通常长时间昏迷。
鉴别
1、患者头动有时头疼,头晕,出汗,严重情况下通常长时间昏迷。
2、脑干出血大多发生在脑桥。CT表现为团状、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CT值为40~80HU;单发或多发(大多为单发);病变边缘清晰。若出血量大,可使脑干增粗,密度增高,桥池和环池变窄或消失,也可破入第四脑室,向上倒流,引起第三脑室和中脑导水管呈脑室铸形改变,体积膨胀,向前突破,可出现桥池、环池、鞍上池积血。少量出血时,要注意与后颅凹颅骨容积效应干扰相鉴别。
如出血呈点状、小片状,病变出血部位局限,年龄轻,及时脱水减压治疗,往往恢复较好,血肿完全吸收。但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往往迟于CT表现。脑干出血发病急,大量出血,累及重要神经核团者,病情重,死亡率高,这可能也是延髓出血CT扫描少见原因之一。
3、MR无骨质伪影干扰,能清晰显示脑干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形态,可以直接矢状和冠状成像,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定位能力。对于脑干陈旧性出血灶,由于其出血密度降低,CT扫描受后颅凹颅骨干扰大,病变显示不清晰。但出血后血红蛋白的变性在MRI上能引起特征性的信号变化,故MR能根据病变区的信号特点将脑干陈旧性出血和腔隙性脑梗死区分开来。因此MR对于判断陈旧性出血大小、数量及分布十分有价值。此外,导致出血的血管畸形及血管瘤,因为流空效应,不用造影,MRI也能很好地直接显示。
预防
脑干出血其实也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预防方法跟预防高血压是一样的。
吃点针对血管的保健品能预防疾病发生的一些软化血管的食物和药物。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预防复发,防止发生完全性绥中。保护脑功能,药物治疗,可以用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药物。
相关症状
去大脑强直 小脑出血 眩晕 延髓出血 抽搐 复视 麻痹 眼球不同轴 潮式呼吸 呼吸困难 呼吸异常 双吸气 叹息样呼吸 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