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约72%的病人体温超过37℃,41%高于38℃。术后发热一般不一定表示伴发感染。非感染性发热通常比感染性发热来得早(分别平均在术后1.4和2.7日)。
病因
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长(>2小时),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麻醉剂(氟烷或安氟醚)引起的肝中毒等。
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体弱、高龄、营养状况差、糖尿病、吸烟、肥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原已存在的感染病灶。手术因素有止血不严密、残留死腔、组织创伤等。拟用的预防性抗生素被忽视也是因素之一。
感染性发热除伤口和其他深部组织感染外,其他常见发热病因包括肺膨胀不全、肺炎、尿路感染、化服性或非化服性静脉炎等。
检查
发热是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情况下,其变化幅度在O.5~1.0℃范围内,超过1℃,就应加以重视术后第一个24小时出现高热(>39℃),如果能排除输血反应,多考虑链球菌或梭菌感染,吸人性肺炎,或原已存在的感染。可结合具体手术进行判断,手术时间长(>2小时),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麻醉剂(氟烷或安氟醚)引起的肝中毒等。
鉴别
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39℃),如果能排除输血反应,多考虑链球菌或梭菌感染,吸人性肺炎,或原已存在的感染。
预防
如体温不超过38℃,可不予处理。高于38.5℃,病人感到不适时,处理措施为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如药物引起要并停止应用引起发热的药物。如为手术脱水热轻者只需喝足开水或果汁,症状即可完全消除,重者给予适当静脉输注1/3~1/4减张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