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腕管综合症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进入手掌部的经络中,受到压迫后产生的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等症候。腕管为一骨性纤维管,其桡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状骨;背侧为头骨、舟状骨及小多角骨;掌侧为腕横韧带。在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及正中神经。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腕管综合征。Coles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脱位、感染或外伤致软组织水肿,腕横韧带增厚、腱鞘囊肿、脂肪瘤、黄色瘤,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淀粉样变性或Reynaud病有时可合并腕管综合征。在病变的初期表现为正中神经的水肿和充血,逐渐由于压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经内的纤维化,神经轴突压缩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后神经组织转为纤维组织,其神经内管消失并被胶原组织代替,成为不可逆的改变。这种病症之所以已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急剧改变,愈来愈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所致。主要病因是由于使用电脑人群如上网族每天长时间接触电脑,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逐渐形成腕关节的麻痹和疼痛。若对这种症候长期置之不理,可能会导致神经受损,手部肌肉萎缩。
最新文章
症状
腕管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正中神经受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麻木、刺痛或呈烧灼样痛,白天劳动后夜间加剧,甚至睡眠中痛醒;局部性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及肩部;拇指外展肌力差,偶有端物、提物时突然失手。检查:压迫或叩击腕横韧带、背伸腕关节时疼痛加重;病程长者,可有大鱼际肌萎缩。
腕部、手掌面、拇指、食指、中指出现麻、痛,或者伴有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疼痛症状夜间或清晨加重,可放射到肘、肩部,白天活动及甩手后减轻;上述部位的感觉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手部肌肉萎缩、瘫痪。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且连续几天不缓解,专家建议,一定尽快去正规医院看医生,以便早日作出诊断,采取措施。
临床上,一部分患者会因长期病变,导致拇指下的“大鱼际”肌肉出现萎缩;甚至会出现间歇性皮肤发白、发绀;严重者可出现拇指、食指发绀、指尖坏死或萎缩性溃疡,成为不可逆的改变。初期常表现为指端的感觉功能障碍,常常因入睡后数小时出现麻木或烧灼痛而致醒,活动后缓解。少数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而出现神经营养障碍,发生大鱼际肌萎缩,间歇性皮肤发白、发绀,严重者可出现拇指、食指发绀、指尖坏死或萎缩性溃疡。检查时可叩击腕部掌侧正中,造成正中神经支配区的麻木、疼痛,此即Tinel征阳性。部分病人手腕关节极度屈曲60秒钟后手指感觉异常加重,此为Phalen试验阳性。利用血压计在上臂加压至远端肢体静脉扩张可诱发症状出现。
据了解腕管综合症好发于30-50岁年龄,女性为男性的5倍。两只手都发病者约占患者总数的1/3-1/2,而女性双侧发病者与男性之比,提高到9:1。至于女性发病为何远远高于男性,原因之一是女性较多从事繁琐、细碎、需要手部频繁劳动的工作,原因之二比较有趣,是因为“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感受比较在意,更容易觉察身体的疼痛,对疼痛倾向于“大惊小怪”,而男性恰恰相反。
病因
腕管是由腕横韧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的纤维性隧道,保护着手腕的正中神经。一般手腕在正常情况下活动不会妨碍正中神经。但在操作电脑时,由于键盘和鼠标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就必须背屈一定角度,这时腕部就处于强迫体位,不能自然伸展。手腕关节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压迫了腕管中的正中神经,使神经传导被阻断,从而造成手掌的感觉与运动发生障碍,于是就会出现上述的那些症状。
检查
1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提示大鱼际肌肌电图及腕指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有神经损害征对诊断有一定意义
(1)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从腕掌近侧腕横纹至拇短展肌的正常时间间隔小于5ms而在腕管综合征时其神经传导时间延长
(2)肌肉电位测定:可见大鱼际正中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改变
2X线检查
X线平片可了解腕骨部位有无骨关节病理改变
3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在关节镜下可以了解腕管内的病理改变情况,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也可以在镜下做腕管松解术
4CT及MRI检查
腕部MRI和CT检查可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可用以了解腕管内情况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鉴别
1.旋前圆肌综合征为前臂近端疼痛伴桡侧手指麻木。通过以下激发试验,有利于鉴别诊断。由屈肘位抗阻力伸直旋前,诱发疼痛,桡侧手指麻木,可定位于旋前圆肌二头间卡压。
中指抗阻力屈曲诱发症状,可定位于屈指浅肌腱弓卡压。抗阻力屈肘旋后,诱发症状,可定位于肱二头肌腱膜卡压。
2.颈椎病根型颈椎病的颈神经根受压,临床表现易于与腕管综合征相混淆,但麻木区不单在手指,前臂亦有感觉减退区,腱反射改变符合脊神经受压的特征。颈椎牵拉、压顶试验为阳性,可资鉴别。据文献报道,根型颈椎病出现双卡现象较多,应注意加以鉴别。
3.胸廓出口综合征典型的胸廓出口综合征较易鉴别,本病患者可有手部麻木及疼痛,但多于尺侧,常伴血管症状,冷、发绀及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X线有时可见颈肋。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特殊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对特殊类型的胸廓出口综合征,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应进行综合检查。由于胸廓出口综合征常诱发腕管综合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脊髓肿瘤当肿瘤压迫C6、7脊神经根时,可出现类似症状,但其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且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
并发症
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腕管综合征。Coles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脱位、感染或外伤致软组织水肿,腕横韧带增厚、腱鞘囊肿、脂肪瘤、黄色瘤,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淀粉样变性或Reynaud病有时可合并腕管综合征。在病变的初期表现为正中神经的水肿和充血,逐渐由于压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经内的纤维化,神经轴突压缩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后神经组织转为纤维组织,其神经内管消失并被胶原组织代替,成为不可逆的改变。
治疗
一、外固定,症状明显者,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腕部于轻度背伸位1-2周。
二、腕管封闭:用普鲁卡因和强的松龙(激素)做腕管内注射,每周一次,共3-4次。
三、服消炎止痛类药物。
四、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或有大鱼际肌萎缩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如切断腕横韧带,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但大多数病人以腕管封闭为主,可辅以消炎止痛类药物。
预防
常言道: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也极可以套用在腕管综合症中。由于究其最终成因,是积劳过度而成,亦即是不自觉地长时间无歇息地使用手腕及手指,因而产生过劳性反应。明乎此理,预防之道便十分明显,就是要尽量避免长时间进行重复的手部操作。其间每隔十五至三十分钟必须稍事休息,改变一下动作。例如打字的每隔十五至钟便要稍停一下,伸展一下手指和手腕的肌腱,向不同的方向舒展数下。如果可行的话,不妨将工方安排到把不同的操作交替进行。例如打字三十分钟后,便转为文件处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打字工作。这样便可以利用不同的操作内容,使不同的肌肉和肌腱轮流工作和休息。保持良好的操作姿态是避免相关损伤的最佳方法。键盘应放置在身体正前方中央位置,以持平高度靠近键盘或使用鼠标,可以预防腕管受到伤害;手腕尽可能平放姿势操作键盘,既不弯曲又不下垂;肘部工作角度应大于90度,以避免肘内正中神经受压。前臂和肘部应尽量贴近身体,并尽可能放松,以免使用鼠标时身向前倾;确保使用鼠标时手腕伸直,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优质背垫,双脚应平放地面或脚垫上。显示屏放置在身体前面的高度以不使头部上下移动为宜,当坐正之后,双眼应与屏幕处于平行直线上,确保显示屏的亮度适中。工作期间经常伸展和松弛操作手,可缓慢弯曲手腕,每小时反复做10秒钟;也可每小时持续做10秒钟的握拳活动。
工作位置的安排亦是不可忽略的一环,因为适当的位置是应该可以让手腕处于最松弛和压力最少的体位。就以打字作为例子吧,键盘的倾斜度应该许手腕工作时处于约三十度的后伸位置。在这个位置中,手腕所受的压力是最少,附近的肌腱也不会过份的伸张或紧缩,故此工作起来会更加轻松舒适。
终日面对电脑的白领工作者以及经常打游戏的青少年,有时会感到手掌发麻,或者食指在拖曳鼠标时容易抽筋,这些症状都是‘鼠标手’。是由于长期使用鼠标、键盘造成的腕部神经压迫,导致肌肉或关节麻、胀、疼、痉挛。这些动作主要训练腕部力量和手指灵活性,来缓解肌肉持续的僵硬。当然,患“鼠标手”一侧的肩部比另一侧肩部有劳损、酸痛等症状,因此肩部训练也必不可少。
1、动作1用手表做辅助器械,按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腕25次。功效:缓解手腕肌肉酸痛感觉。
2、动作2手握带有负重的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从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动作,然后是手掌向下握水瓶,做从下到上的运动,各25次,锻炼腕屈肌。功效:防治腕关节骨刺增生,增强手腕力量。
3、动作3舒展身体各部位时,也要用力展开双手的五指,每次20至30秒钟,做2至3次。功效:增强关节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
4、动作4吸足气用力握拳,用力吐气,同时急速依次伸开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10次。功效:锻炼手部骨节,舒缓僵硬状态。
5、动作5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从大拇指开始,每指各做10秒钟,平稳呼吸。功效: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6、动作6双手持球(如网球),或持手掌可握住的事物(如水果等),上下翻动手腕各20次。球的重量可依自己力量而定。功效:增强手腕力量,锻炼肢体协调能力。
7、动作7双掌合什,前后运动摩擦致微热。功效: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肩部:左手臂向右拉伸时,颈部向左拉伸,注意手臂不要过高,和胸部有一定距离,不要有压迫感。每次保持30秒至45秒,换右手臂。如何防止用电脑引发“腕管综合征”
保持良好的操作姿态是避免相关损伤的最佳方法。
1、键盘应放置在身体正前方中央位置,以持平高度靠近键盘或使用鼠标,可以预防腕管受到伤害;
2、手腕尽可能平放姿势操作键盘,既不弯曲又不下垂;
3、肘部工作角度应大于90度,以避免肘内正中神经受压;
4、前臂和肘部应尽量贴近身体,并尽可能放松,以免使用鼠标时身向前倾;
5、确保使用鼠标时手腕伸直,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优质背垫,双脚应平放地面或脚垫上。
6、显示屏放置在身体前面的高度以不使头部上下移动为宜,当坐正之后,双眼应与屏幕处于平行直线上,确保显示屏的亮度适中。
7、工作期间经常伸展和松弛操作手,可缓慢弯曲手腕,每小时反复做10秒钟;也可每小时持续做10秒钟的握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