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
人疱疹病毒-6(humanherpesvirus-6,HHV-6)于1986...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医生指导: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常见问题 >>

介绍

人疱疹病毒-6(humanherpesvirus-6,HHV-6)于1986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alahnddin和Csvlo首次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获得。该病毒主要感染人T细胞,而且在形态与生物性方面与疱疹病毒相似,故被命名为人疱疹病毒-6型(HHV-6)。

最新文章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是什么?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可以并发哪些...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应该如何预防?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是由什么原因...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有哪些表现及...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1.婴幼儿感染HHV-6感染通常无症状,原发感染的婴幼儿或免疫缺陷的病人可出现明显症状。多数原发感染发生在6个月~2岁的儿童,重症者出现婴儿玫瑰疹(即第六病),常突然发作,伴有高热(39~40℃),持续3~5天后热度骤降,在24h内体温降至正常。热退时出现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通常先发生于颈部及躯干。尔后蔓延到四肢,而颊、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经1~2天皮疹即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患儿通常一般情况较好,可伴咽部充血和颈淋巴结肿大,重者可发生高热、惊厥、恶心、呕吐、嗜睡等全身症状。
2.成人感染HHV-6抗体阴性的成人和年长儿童患HHV-6原发感染后,可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热、双侧颈淋巴结肿大,无触痛,可持续1~3个月。皮疹多为斑疹,色泽鲜红,可融合成片,甚至发展为弥漫性红斑,消退时脱屑较明显。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增多,占白细胞总数的40%~60%,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3.免疫缺陷病人的感染接受器官移植和AIDS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感染HHV-6。病毒从潜伏状态被激活、复制,侵袭人T细胞而发病,临床可见发热、白细胞减少、皮疹,甚至发生肺炎肝炎脑炎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实验室检测可协助诊断。血清学特异性试验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酶法,HHV-6的特异性IgG和IgM在发病后7天内即可检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出HHV-6,或PCR法检出HHV-6DNA即可确诊。

病因

(一)发病原因
HHV-6是一种包膜病毒,并有20面体核衣壳,包裹着线状ds-DNA。HHV-6基因组与其他类型疱疹病毒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但在血清学上却有差异。HHV-6感染遍及世界各地,如同其他疱疹病毒,人在幼年早期即已获得原发感染,成人则普遍感染。
(二)发病机制
病毒经唾液、气管分泌物及尿液排出,幼儿通过与父母密切接触而感染。在2岁时,HHV-6抗体检出率可达90%或更高,至30~40岁时则有所下降,40岁以上的成人中仅60%有HHV-6抗体。
因原发感染而发病时,患儿出现急性发热性玫瑰疹。此后,病毒在体内进入潜伏感染状态,其基因组合以整合形式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在机体免疫低下时,潜伏的病毒被活化。病毒如何进入潜伏状态及被激活的机制尚不清楚。HHV-6主要感染CD4T细胞,并上调CD4+T细胞表达。此外,HHV-6亦可感染CD8+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大单核细胞等,从而破坏机体的抗病毒细胞免疫。

检查

1、血清学检查及HSV-6抗体检测
(1)疑及新生儿患有宫内HSV-6感染者,血清(可采脐血或足跟血标本)IgM型HSV抗体检测阳性即可确诊。
(2)故对于成人疑难病例,HSV-6抗体检测阳性对临床诊断帮助不大;然而HSV-6抗体检测阴性则有助于排除单纯疱疹(倘若受检者存在免疫应答功能缺陷,则不在此例)。由于成年人群中有很高的HSV-6抗体检出率,大多获自隐性感染,且抗体的存在尚不能完全保护机体免受疱疹病毒的重复感染。
2、PCR检查
其灵敏度很高,可在数小时内做出检测报告,已成为临床诊断HSV感染或带毒状态的重要手段;但须在经过技术认证合格的实验医学实验室内进行,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利用PCR技术进行HSV-6基因检测,可提供单纯疱疹病毒在患者体内存在的直接证据。
鉴于HSV-2隐性感染可能是男性不育的一个原因,对不育不孕门诊的就诊者,应将PCR技术检测HSV-6作为精液、宫颈液标本筛查的常规。
3、细胞培养
单纯疱疹病毒易于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并能产生可见的细胞病变;故可用棉拭子在病损处采样或采集脑脊液等体液标本接种细胞,培养分离病毒作出诊断;并可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蛋白,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基因成分,进一步进行HSV-1、HSV-2、HSV-6的分型。
病毒细胞培养鉴定是HSV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其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故难以在临床普遍推广。

鉴别

1.带状疱疹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2.脓疱疮:是由金葡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多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易在儿童中造成流行。
寻常性脓疱疮:好发于面部、头皮和四肢,面部以口周、鼻孔附近、耳廓为主,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初发损害为红斑及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粟粒至黄豆大小,疱壁薄,周围有红晕,初丰满紧张,以后可松弛,特别是呈半壶水状时,疮上半为清澈之液体,下半为浑浊之脓液,呈袋状坠积。疱破裂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上覆蜜黄或灰黄色痂。
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颜面、躯干及四肢,亦见于掌跖。皮疹为散在性大疱,直径1~10mm或更大,壁薄,周围红晕不显,破裂后形成大片糜烂,干燥后结痂呈清漆状,不易剥去。有时大疱中央自愈。脓疱边缘向四周扩展呈环状,或多个相互连成回状。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常始发于患儿的口腔及眼周,红斑于1~2日内延及躯干及四肢。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松解现象,轻轻摩擦即可致表皮脱落,呈鲜红糜烂面(Nikolsky征阳性)。
深脓疱疮:又称臁疮。好发于小腿与臀部。皮损初起为炎性水疱或脓疱,损害逐渐扩大向深部发展,中心坏死,表面形成黑色痂,如蛎壳状,痂脱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自觉灼痛。损害数目多少不定。
3.水痘:水痘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常有水痘接触史小儿多见,成人亦可发生,可有发烧体温一般在38℃以下。发病24h内出皮疹,先发于躯干头部后四肢,以躯干部为主。
4.手足口病多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多发于幼儿,夏秋季流行,有接触史潜伏期4~7d,全身症状轻。主要表现为疼痛性口腔炎流口水,口腔出现小水疮,破后形成溃疡手足发生豆大小水疮。

并发症

疱疹病损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加重临床症状。
(1)疱疹性角膜炎是导致失明的常见病因之一,一般来说疱疹性角膜炎表现为:
1.起病前常有感冒或发热史;
2.畏光、流泪、异物感或眼痛,视力下降;
3.树枝状角膜炎:溃疡呈树枝状或珊瑚状;
4.地图状角膜炎:由树枝状溃疡扩大加深而来;
5.盘状角膜基质炎:角膜中央区混浊水肿,上皮基本完整。
(2)生殖器疱疹则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心因性及器质性的性功能障碍。
(3)胎儿宫内感染则可致早产,或先天畸形等。
先天畸形(congenitalmalformation)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形态或结构上的异常。

治疗

治疗
1.抗病毒治疗
(1)HHV-6与CMV结构相似,抗病毒治疗方法也相同。体外实验证明,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对HHV-6有较明显的抗病毒作用,而阿昔洛韦则较差。
(2)至于那些HHV-6原发性感染,症状不严重,或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大多毋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2.中医中药治宜清热解毒,可用珠黄散或五粒回春丹;亦可用五味消毒饮或荆防牛蒡汤加减,方药如下:
(1)五味消毒饮加味: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10g、玄参12g、芦根12g。3~5剂为一疗程。
(2)荆防牛蒡汤加减:荆芥12g、防风12g、牛蒡子12g、银花10g、花粉10g、黄芩12g、蒲公英12g、连翘10g、皂角刺10g、沙参12g、鲜生地20g。5剂为一疗程。

预防

1、忌与病人接吻,共用洗漱用品,特别是牙刷、剃须刀、面巾等生活用品。
2、触摸后应洗手,不能揉眼睛。
3、避免食含精氨酸食物。
4、食用富含赖氨酸食物或直接补充赖氨酸。

5、多食用碱性食物,少食用酸性食物。

6、注意洁身自好,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其HSV-6的感染率明显增高,同时也增高HIV以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

相关疾病

脑炎 肝炎 肺炎 惊厥 免疫缺陷病 婴儿玫瑰疹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