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毛囊周角化病(perifollicularkeratosis)是属于肢端角化皮肤异色症的一种独立疾病。因损害呈苔藓样,故称毛发苔藓(lichenpilaris)。是一种毛囊性角化性皮肤病。可能为肠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毋须治疗可以口服维生素A。肢端角化性皮肤异色症(acrokeratoticpoikiloderma)临床表现为肢端皮肤角化,呈圆石子样外观,可扩展到手足背。伴皮肤异色症,尤其多见于曝光部位,亦可有水疱及苔藓样角化。
最新文章
症状
多见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女青年。皮损主要发生于双上臂伸侧,对称性分布,病情重者也发生于双大腿伸侧或臀部。皮肤干燥,有毛囊角化性小丘疹,丘疹顶部有灰色角质栓塞。有时毳毛在中心穿出或蜷曲在内,剥掉角质栓,可见微小的杯状凹陷。密集成片,触之粗糙似锉刀状,呈正常肤色或淡红色(图1)。冬季病情稍重,夏季病情减轻,冬季常伴有皮肤瘙痒症。
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易于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可能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系营血不足,致血虚生风,风胜则燥,皮肤失养而成。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一般毋须治疗可以口服维生素A。肢端角化性皮肤异色症(acrokeratoticpoikiloderma)临床表现为肢端皮肤角化,呈圆石子样外观,可扩展到手足背。伴皮肤异色症,尤其多见于曝光部位,亦可有水疱及苔藓样角化。
检查
本病病理变化并不限于毛囊,无毛部位如掌跖与口腔黏膜也被波及,故而本病并非只是毛囊的疾病。口腔黏膜损害的组织象与皮损类似,也有陷窝及角化不良,但一般无典型的圆体形成。圆体见于粒层或角层,其中央为固缩的胞核或角化不良物质(大而圆,呈均匀嗜碱性),周围绕以透亮的晕,晕四周可见嗜碱性角化不良物质如同外壳。谷粒见于角层与陷窝,胞浆极少,外形不清晰,核固缩伸长而常被染成嗜碱性。陷窝是小的裂隙样表皮内水疱,通常位于基层上方,其中棘刺松解细胞过早地发生部分角化。
鉴别
1.维生素A缺乏症:四肢伸侧角化性丘疹似蟾皮或鸡皮样,皮疹稍大。同时伴夜盲、眼干、角膜软化等。
2.小棘苔藓:毛囊性丘疹,顶端有一丝状小棘,拔除小棘可见一凹陷性小窝。丘疹互不融合,群聚成片。一般毋须治疗可以口服维生素A。肢端角化性皮肤异色症(acrokeratoticpoikiloderma)临床表现为肢端皮肤角化,呈圆石子样外观,可扩展到手足背。伴皮肤异色症,尤其多见于曝光部位,亦可有水疱及苔藓样角化。并发症
毛囊角化症可并发毛周的感染,由于毛孔被堵塞,故皮脂腺分泌物以及汗液都无法排出,淤积在毛囊内可诱发细菌感染。对于体质低下的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
治疗
1.一般毋须治疗,外涂10%尿素霜或0.05%维生素A酸软膏可减轻症状。口服维生素A或维生素E。近年来发现α-羟酸霜剂治疗效果较好。
2.中医疗法对脾虚蕴湿者,法宜健脾除湿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血虚风燥者,法宜养血疏风润燥,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亦可用四物汤、温经薏仁汤加减或除湿丸,润肤丸及何首乌片等。
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