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疮

猫眼疮
猫眼疮是指头面手足部位生疮,疮面起红斑成片者。亦名寒疮。本病类同于西医学的多...

就诊科室: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医生指导:猫眼疮常见问题 >>

介绍

猫眼疮是指头面手足部位生疮,疮面起红斑成片者。亦名寒疮。本病类同于西医学的多形性红斑,重症称史-约综合征,是一种原因尚不明了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对称性好发于手足背、前臂及小腿等部位,多见于春秋季节。

最新文章

猫眼疮的治疗方法

猫眼疮是什么?

猫眼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猫眼疮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猫眼疮应该做哪些检查?

猫眼疮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猫眼疮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猫眼疮应该如何预防?

猫眼疮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皮损初起多为红斑或丘疹,也可由风团或水疱等,可相互融合,红斑颜色鲜红,或暗红至紫红。典型者中心部位常发生重叠的水疱,斑的周围绕有红晕,形成虹膜或耙形。损害好发于手背、手掌、指缘、足背、足底、颜面颈旁,少数累及全身皮肤,有时粘膜上亦可发疹。常呈对称性。自觉烧灼、疼痛,有时瘙痒。愈后又暂时性鳞屑或色素沉着斑。
发病急骤,皮损发生前常有发热、头痛、咽痛、倦怠乏力、全身不适、关节、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病程2-4周,可自愈,但常反复发作。

病因

总由禀赋不耐所致。或因气血不足,风寒之邪外袭,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涩;或因风热外感,饮食不节,恣食肥甘辛辣,脾失健运,积湿生热,湿热内扰脏腑,我淫郁郁肌肤而致病;或火毒炽盛蕴结肌肤所致;也可因病灶感染、药物、鱼、虾、蟹等引起。

检查

因内蕴湿热,外受风寒,凝结于肌肤而成。本病多生于头面手足,症见疮面红润光泽,起红斑成片,或有水泡,因其形似猫眼,故而得名。治宜清热,利湿,散邪。可内服清肌渗湿汤,外用妙贴散贴敷。该病类似虹膜样多形红斑
猫眼疮是因其疮形如猫之眼,光彩闪烁无脓血而得名,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损表现为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损害,常伴粘膜损害,自觉瘙痒、轻度烧灼感为临床特征。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尤以青年女性多见,常见于冬春两季,也有在夏季发作者。病程一般2-4周,愈后又色素沉着,易复发。本病相当于西医所指的多形性红斑。

鉴别

1.冻疮多见于冬季及皮肤露出部位,不见于黏膜。有瘙痒,遇热尤甚,局部水肿浸润,并有静脉淤血。
2.疱疹样皮炎虽系多形性皮疹,但多呈环状或半环状排列。慢性经过,易于复发。瘙痒剧烈。多见躯干、四肢。血液及水疱内嗜酸性细胞显著增多,碘化钾试验阳性。组织病理可见表皮下张力性大疱,内含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
3.荨麻疹发疹无定处,发生及消退迅速。皮疹为单一风团,一般无水疱,自觉剧痒。
4.药疹(多形红斑型)有服药史,停药后经适当处理即愈,与季节无关,无一定好发部位。

并发症

严重者全身情况严重,有高热、恶寒、头痛、扁桃腺肿痛。皮损广泛分布,为水肿性鲜红或紫红色斑,迅速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松弛易破,破后形成大片糜烂,尼氏征阴性。粘膜损害广泛而严重,眼、鼻、口腔、肛门、尿道、呼吸道均可累及,发生水疱、糜烂、溃疡甚至坏死。可并发肺炎、心包炎、心肌炎、消化道出血、胰腺炎以及肝、肾损害,若不及时抢救,死亡率较高。

治疗

风湿热型【证见】红斑颜色鲜红,并见较多的水疱或大疱,常伴有发热,咽痛,口干,关节酸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等。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
【方药】
主方清肌渗湿汤(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柴胡、木通、泽泻、栀子各12克,升麻、黄连、苍术、厚朴、浮萍各9克,生甘草、陈皮各5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大便秘结者,去苍术、陈皮,加大黄12~15克(后下)。咽痛者,去苍术、陈皮,加玄参、知母各12克。关节酸痛者,加防己、秦艽各12克。热盛者,去苍术、厚朴、陈皮,加板蓝根、金银花各15克。
风寒型
【证见】每于气候寒冷时发生或发作。红斑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可有水疱,指(趾)可肿胀,患部触之凉,可伴有恶寒、肢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濡缓等。
【治法】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
主方桂枝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桂枝、当归各12克,赤芍15克,生姜3―4片,大枣6枚,羌活、川芎、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热型
【证见】红斑色鲜红或紫红,可见水疱或血疱,局部灼热感;伴有口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
1.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水牛角30一60克(先煎),生地黄30克,赤芍、紫草、丹参、白茅根各15克,牡丹皮、茜根、黄芩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丹参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猫眼疮的外治法
外搽炉甘石洗剂或三黄洗剂。
如有糜烂、渗液者(继发于水疱、大疱),宜用黄柏、地榆、金银花(或叶)、生甘草、侧柏叶、苦参各30克,煎水外洗及湿敷。湿敷之间歇期或经湿敷渗液已减少者,可外涂青黛散油。
口腔粘膜受损者,可用金银花、生甘草、菊花各30克,煎水含漱;局部并可外用喉风散或西瓜霜。

预防

猫眼疮怎样预防?
1.首先要去除可疑致病原因,如控制感染,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2.寒湿阻络证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等寒冷刺激。
3.忌食鱼、虾、葱、蒜等发物。
4.重症患者,若全身大疱湿烂、疮面暴露,应注意床上用品消毒与更换,防止感染。

相关疾病

头痛 便秘 风湿热 伤寒 多形红斑 疼痛 肿胀 皮肤病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