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疹性毳毛囊肿

发疹性毳毛囊肿
发疹性毳毛囊肿(eruptivevellushaircysts)1977年由...

就诊科室:其他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医生指导:发疹性毳毛囊肿常见问题 >>

介绍

发疹性毳毛囊肿(eruptivevellushaircysts)1977年由Esterly等首先报告。呈常染色显性遗传。像表皮囊肿一样,发生于毛囊漏斗部。其最具特征的表现为毛囊横面可见多发性毳毛。手术切除治疗。

最新文章

发疹性毳毛囊肿是什么?

发疹性毳毛囊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疹性毳毛囊肿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疹性毳毛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发疹性毳毛囊肿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更多文章>>

症状

呈淡黄到淡红褐色小丘疹,直径1~2mm,有些丘疹表面结痂或呈脐窝状。好发于胸部,有些亦发生于四肢和躯干。皮损亦可限局于面部或呈播散性。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数年后可自行消退。本病可与其他皮肤损害伴发,如多发性脂囊瘤,毛囊多毳角栓病,先天性厚甲症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母体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常染色显性遗传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a囊肿位于真皮中上部,b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c囊内有环状排列的角质物及多少不一的毳毛。

检查

局部皮肤的检查,可发现皮疹呈淡黄到淡红褐色小丘疹,直径1~2mm,有些丘疹表面结痂或呈脐窝状。好发于胸部,有些亦发生于四肢和躯干。

组织病理:囊肿位于真皮中上部,囊肿壁薄,衬以复层鳞状表皮,颗粒层变薄。囊壁可含终期样毛囊结构。其最具特征的表现为毛囊横面可见多发性毳毛。

对于需要与其他过敏性皮疹相鉴别,可以进一步做血常规、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性皮疹患者的血常规嗜酸性中性粒细胞是增高的,过敏原检测是阳性的。

鉴别

本病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和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可以诊断明确。在躯干,特别是胸部出现有脐凹状的小丘疹要考虑此病,但需作活检加以确诊。需与多发性脂囊瘤、粟丘疹、表皮样囊肿、穿通性丘疹性皮病等鉴别,通常根据皮损的特点以及症状即可鉴别清楚。

并发症

由于本病属于发育异常性疾病,故可同时并发多发性脂囊瘤,毛囊多毳角栓病,先天性厚甲症等。

1.多发性脂囊瘤:本病是一种错构瘤,为皮脂腺开口处受阻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部分多发性脂囊瘤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位于角蛋白17基因。单发脂囊瘤是散发孤立肿瘤。

2.毛囊多毳角栓病:像表皮囊肿一样,发生于毛囊漏斗部。其最具特征的表现为毛囊横面可见多发性毳毛。也属于染色体异常性疾病。

3.先天性厚甲症:也属于染色体疾病,表现为指(趾)甲显著肥厚,掌跖角化过度、多汗,肘膝臀部出现毛囊角化过度性皮损等。

治疗

本病可能与染色体病变有关,导致染色体畸形改变的病因不明确,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但本病可自行消退的可能,故临床上发现本病后可先行观察1-3年,如果没有进行性的增大者可不予处理,少数病例可自行消退,对于呈进行性加重的病例可行电灼或手术切除治疗。

预防

本病可能与染色体病变有关,导致染色体畸形改变的病因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本病后遗症的发生以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相关疾病

先天性厚甲症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