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本病由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最多的常为类丹毒型,是一种急性的但进展缓慢的皮肤疾病。红斑丹毒丝菌(以前称隐袭丹毒丝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荚膜,不形成芽胞,不活动的微嗜氧杆菌,分布于全世界.它主要是腐生性的,然而它可感染各种活的动物包括昆虫,贝壳类动物,鱼,鸟和哺乳动物(特别是猪).人的感染主要是职业性的,典型的是用手操作可食或不可食动物【感染的动物尸体,提取的产品(油脂,肥料),骨,壳】时被刺伤而感染.非皮肤感染罕见,通常有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最新文章
症状
活检厚皮片培养分离红斑丹毒丝菌优于病损扩展边缘处的针刺吸取物培养.从磨损鲜红的丘疹所获取的渗出物作培养也具有诊断价值.为诊断丹毒丝菌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需从血液或滑膜液分离细菌.编码为16srRNA的红斑丹毒丝菌DNA序列的PCR扩增试验有助于快速诊断.
病因
红斑丹毒丝菌(以前称隐袭丹毒丝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荚膜,不形成芽胞,不活动的微嗜氧杆菌,分布于全世界.它主要是腐生性的,然而它可感染各种活的动物包括昆虫,贝壳类动物,鱼,鸟和哺乳动物(特别是猪).人的感染主要是职业性的,典型的是用手操作可食或不可食动物[感染的动物尸体,提取的产品(油脂,肥料),骨,壳]时被刺伤而感染.非皮肤感染罕见,通常有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检查
活检厚皮片培养分离红斑丹毒丝菌优于病损扩展边缘处的针刺吸取物培养.从磨损鲜红的丘疹所获取的渗出物作培养也具有诊断价值。为诊断丹毒丝菌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需从血液或滑膜液分离细菌。编码为16srRNA的红斑丹毒丝菌DNA序列的PCR扩增试验有助于快速诊断。
鉴别
1、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一般在接触后48-72小时内发病,有疼痛、瘙痒而无触痛,无全身症状。
2、蜂窝织炎红肿境界不清,浸润深,局部压痛、化脓明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3、血管性水肿好发于组织疏松部位,损害为水肿性,边缘不清,无触痛。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
1.丹毒丝菌性关节炎:关节感染丹毒丝菌后以出现关节的红肿、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CT检查可以见到关节腔内冲满积液,治疗主要是进行抗感染、25%硫酸镁热敷对症处理。
2.丹毒丝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感染后随血液循环可以感染心内膜炎,可有高热、心悸、胸闷表现,心脏听诊可闻及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血培养检查可确诊。
治疗
丹毒丝菌病西医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
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如若有全身症状出现或表现严重者应给予相应的支持疗法。
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青霉素G2.5万~3万u/kg,静脉或肌肉注射,治疗2个星期左右。
苄星青霉素G120万u,肌注(每侧臀部各60万u1次注射)或红霉素0.5g口服,每日4次,连服7日可治愈。
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
2.局部治疗
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如果是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如果是心内膜炎或是关节炎,头孢唑啉0mg/k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治疗时间是4个星期或是5个星期。
预防
凡有机会接触受丹毒丝菌污染的肉、鱼等食物的人员,如屠宰工、肉品加工工人、牧民、渔民、鱼加工工人、厨师、食品处理人员等均可能有受感染机会。只要鱼和肉类继续是重要的经济商品,丹毒丝菌感染就会是值得注意的职业性危害。因此对以上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本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