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上斜肌麻痹

双眼上斜肌麻痹
双眼上斜肌麻痹(bilateralsuperiorobliqueparaly...

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医生指导:双眼上斜肌麻痹常见问题 >>

介绍

双眼上斜肌麻痹(bilateralsuperiorobliqueparalysis)是指双眼的上斜肌因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功能障碍。

最新文章

双眼上斜肌麻痹是什么?

双眼上斜肌麻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双眼上斜肌麻痹应该做哪些检查?

双眼上斜肌麻痹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双眼上斜肌麻痹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双眼上斜肌麻痹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更多文章>>

症状

1.临床特征

(1)第一眼位可无或有垂直斜视:但垂直斜度较小。

(2)双眼协同运动不正常:表现为双下斜肌功能强,上斜肌功能不足,下斜肌功能过强的程度可不同,或仅表现单侧下斜肌功能过强。典型的双上斜肌麻痹则表现为双眼水平运动时,内转眼高于外转眼,交替出现垂直斜视。

(3)双侧Bielschowsky头位倾斜试验阳性:即头向任何侧肩部倾斜时,眼位均高;也可仅表现为单侧倾斜时眼位高,或双侧均阴性。

(4)常表现为V型斜视。

(5)有明显的外旋斜视:外旋度常大于10°~15°(有人认为8°~10°)。

2.临床分型WilliamE.Scott的分类较为繁杂,临床上不可能检查平均斜视度,崔国义根据上述分类及国内文献和临床经验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1)对称型:凡双下斜肌功能过强(2),上斜肌功能弱(2-),垂直斜度小(≤5△),有V征存在者即归为此型。

Ⅰ类:无自觉症状,V征在第一眼位到正上方眼位,斜视度≤20△,双Maddox杆检查有旋转斜视存在。

Ⅱ类:有自觉症状(旋转复视),V征存在于第一眼位到正下方注视眼位,斜度≤15△。

Ⅲ类:有旋转复视,V征存在于正上方到正下方注视眼位,斜度25△~40△。

(2)非对称型:凡一侧下斜肌功能过强(≥2),另侧下斜肌功能过强(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双侧上斜肌麻痹的病因可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所致。

1.先天因素主要为神经、肌肉的发育异常所致,如上斜肌部分或全部缺如。肌肉附着点移位等;滑车神经核发育不良等。但多表现为单侧性。

2.后天因素由于滑车神经在颅内走行径路较长,易受炎症、肿瘤、外伤、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损伤。有资料统计后天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的病因: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占10%,糖尿病及缺血性疾患占20%,头部外伤占40%,原因不明占20%。如滑车神经交叉于下丘脑水平的前髓帆部损伤则发生双侧性麻痹。

(二)发病机制

与肌肉发育异常或者肌肉支配神经的麻痹有关。

检查

临床体格检查:表现为双下斜肌功能强,上斜肌功能不足,下斜肌功能过强的程度可不同,或仅表现单侧下斜肌功能过强。典型的双上斜肌麻痹则表现为双眼水平运动时,内转眼高于外转眼,交替出现垂直斜视。

实验室检查:角膜屈光度下降,视力检查通常低于0.6,部分病人可伴有散光。

鉴别

1.单独上直肌麻痹
表现为患眼注视时健眼上斜,健眼注视时患眼下斜。眼球运动可见患眼向外上方转动不足,可继发对侧眼配偶肌(下斜肌)或同侧眼的直接拮抗肌(下直肌)功能过强,内上方转动不受限。同视机检查仅见患眼外上方位明显低于健眼。可合并上睑下垂,但多为真性。
2.单独下斜肌麻痹
表现为患眼眼位低,患眼向内上转受限,上斜肌过强,Bielschowsky歪头试验阳性,即当头向健侧倾斜时患眼更下斜。外上转正常,不伴有上睑下垂。
3.下斜肌与下直肌粘连综合征
表现为患眼眼位低,患眼内上、外上及下转时均受限。牵拉试验下直肌有明显抗力。不伴有上睑下垂。
4.先天性上睑下垂
先天性上睑下垂按程度不同分为轻、中和重度。除重度可造成弱视外,一般先天性上睑下垂如不合并斜视、高度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时很少发生弱视。再者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提上睑肌肌力较弱,不会因改变注视眼而消失。

并发症

可以合并内斜视、外斜视或假性上睑下垂上睑下垂系指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轻者遮盖部分瞳孔,严重者瞳孔全部被遮盖,先天性者还可造成弱视。为了克服视力障碍,双侧下垂者,因需仰首视物,形成一种仰头皱额的特殊姿态。

治疗

(一)治疗

对于双上斜肌麻痹,手术应作为首选方法,手术原则应根据其类型选择。

1.对称型麻痹Ⅰ类选择行双侧对等性双下斜肌减弱术(部分切除或后徙);Ⅱ类可用双上斜肌加强术(前徙或折叠术);Ⅲ类可采用双下斜肌减弱联合双上斜肌加强术。

2.非对称性麻痹由于其斜肌功能异常的不对称性,可采用双下斜肌减弱或联合1条或2条上斜肌加强术,如仍不能获得正位可考虑做1条下斜肌转位或1条直肌减弱术,使第一眼位获得正位,并照顾正前方和正下方注视野内无复视。

3.隐蔽型麻痹由于此种类型的特殊性,可先行单侧下斜肌减弱术,待定期观察后,如出现另眼上斜肌麻痹时,再行手术矫正。

(二)预后

预后良好。


预防

一、特殊时期加强护理
婴幼儿的发热、出诊、断奶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二、注意有无遗传问题
对有斜眼家族史的儿童,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注意有无远视或散光。
三、注意卫生
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用眼卫生。如灯光照明要适度,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少打游戏机或电脑游戏,不看三维图等。
四、平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变化情况及一举一动,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看电视不能老坐一个位置或一种姿势。幼儿园老师应留意孩子学习、手工操作、活动时的用眼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园每年最好请眼科医生对每位儿童进行常规的斜视检查,以便几十年发现斜视,及时得到治疗,对于屈光不正的患儿可及时配镜,以防发生斜视及弱视。

相关疾病

脑血管病 糖尿病 颅内肿瘤 麻痹性斜视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