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922年,首先由Stevens和Johnson对史-约综合征即“Stevens-Johnson综合征”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疱病变。
最新文章
症状
多形性红斑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一名患者只有一种表现,局部病变的直径常
病因
(一)发病原因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全身用药、局部用药、感染、恶性肿瘤和胶原血管性疾病等。
(二)发病机制
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引起免疫反应的诱导因素尚不明确。虽然药物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临床特点和实验研究并不支持它是一种速发型超敏反应。感染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尚未确定。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急性期,可出现OKT4细胞的大量删除现象。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皮肤的主要浸润细胞就是OKT4亚群。Langerhans细胞也可能起到抗原递呈细胞的作用或者是产生某些淋巴因子,而这些淋巴因子趋化T辅助细胞进入这些部位。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水疱内液体中的CD8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这些淋巴细胞缺乏CD45RA而具有高水平CD29,这表明它们是致敏性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是重要的调节细胞和效应细胞。IFN-γ1b可能具有促进多形性红斑形成的作用,针对抗原刺激而产生的IFN-γ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而这些细胞黏附分子能够使杀伤性T细胞与表皮细胞相结合。
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的HLA-B1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在磺胺类药物相关性毒性表皮坏死溶解患者,HIA-B12、HLA-DR7和HLA-A29的出现率显著上升。目前还难以确定毒性表皮坏死溶解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系。
检查
1.可行HLA-B12、HLA-DR7、HLA-A29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资与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相鉴别。
2.眼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多形性红斑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眼部可出现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同时可发生广泛的小动脉和小静脉坏死,伴有胶原的纤维素样变性。在疾病的慢性期,角膜、结膜和眼睑的瘢痕化比较明显。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结膜活检发现存在杯状细胞缺失的现象。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急性期是以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可累及结膜的上皮下层。在上皮下的微血管内发现存在循环免疫复合物。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时可有基底部上皮细胞的增殖,而且结膜细胞增殖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3.皮肤的病理学改变多形性红斑可发生表皮与基底膜分离的现象,也可有内皮水肿、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的血管周围浸润出现。在药物关联性Stevens-Johnson综合征还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与多形性红斑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病理学改变相似。真皮血管可出现明显的内皮水肿现象。最先出现的改变是真皮表皮接合部的空泡样改变,并可进一步发展成真皮表皮分离和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层的主要炎症细胞能够诱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并不显著。
无特殊辅助检查。
鉴别
1.急性眼-皮肤病变葡萄球菌感染烫伤综合征容易与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相混淆。由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明显区别,所以其鉴别诊断就非常重要。葡萄球菌感染烫伤综合征常发生在儿童。临床上这种患者的皮肤压痛明显而全身毒性症状不明显。葡萄球菌感染烫伤综合征患者的表皮能够迅速再生,并恢复其屏障功能。未发现有黏膜损伤,且表皮的剥脱仅限于表层。该疾病的起因是由于葡萄球菌释放某种毒素,而这种毒素能够引起表皮的损害。对于葡萄球菌感染烫伤综合征,可以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来治疗。
毒性表皮坏死溶解Stevens-Johnson综合征还要与中毒性休克、川崎病、Leiner病和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红皮病相鉴别。另外还要注意热烧伤或中毒所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2.慢性眼部病变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与瘢痕性类天疱疮非常相似。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的睑球粘连比较常见,而Stevens-Johnson综合征则比较少见。在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慢性期,典型皮肤病变有助于其诊断。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眼部黏膜可出现与瘢痕性类天疱疮相似的慢性瘢痕,而且其持续的最长时间可达31年。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的黏膜活检可发现基底膜的线状免疫沉着物。
慢性眼部病变的鉴别诊断还包括由细菌、药物、变应原、化学烧伤、维生素A缺乏等引起的慢性角结膜炎和沙眼等。仔细询问病史有助于与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并发症
可以并发严重的前葡萄膜炎、角膜溃疡、睑内翻、睑球粘连、角膜血管化和泪膜不稳定等。
1.前葡萄膜炎(anterioruveitis)是一组累及虹膜和(或)前部睫状体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3种类型,即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
2.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层透明的薄膜,经常暴露在空气里,接触病菌机会多。常因异物等外伤,角膜异物剔除后损伤以及沙眼及其并发症、内翻倒睫刺伤角膜,细菌、病毒或真菌乘机而入,引起感染而发生角膜溃疡。此外,如结核引起的变态反应、维生素A缺乏、面瘫及眼睑疤痕致眼睑闭合不良均可引起角膜溃疡。
3.睑球粘连(symblepharon)系眼睑与球结膜及角膜的粘着状态。
治疗
治疗
1.全身性治疗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治疗比较困难。这种患者的病变较严重且需要特殊的护理和药物治疗,特别关键的是对体液平衡、呼吸功能、营养状态的监护和病变部位的细致护理。这种患者应当送到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
50%以上的毒性表皮坏死溶解患者死于脓毒血症,因此炎症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一般认为对培养阳性的脓毒血症患者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抗生素。局部的脱落皮肤可使用硝酸银溶液湿敷。生物性覆盖物如尸体皮肤、猪皮、羊膜在局部的遮盖能够起到减轻疼痛、预防感染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毒性表皮坏死溶解患者的应用,目前尚有争议。某些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改善坏死溶解,并促进患者的痊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可达:泼尼松40mg/d或甲泼尼龙750mg/d。由于缺乏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确切证据,所以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对皮肤病变严重的病例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而且糖皮质激素并不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某些患者甚至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的病程变化较大,因此也使得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更加困难。由于激素应用存在各种并发症如感染、胃肠道出血、创口愈合不良、病程延长和脓毒败血症,所以糖皮质激素在重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毒性表皮坏死溶解患者的应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眼部治疗在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急性期,应保持眼部清洁。这包括结膜囊的频繁平衡盐液冲洗和预防性的抗生素使用。另外,人工泪液的频繁点眼也有利于维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对Stevens-Johnson综合征引起的前葡萄膜炎可考虑使用环磷酰胺。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意义目前尚未确定,常在出现继发感染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能会减轻睑球粘连,能够起到减轻炎症的作用。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应当慎重并密切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角膜炎症,应进行病原体培养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局部应用环孢素的疗效尚未确定。
如果出现角膜穿孔,可考虑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在急性期,也可以使用结膜瓣来覆盖眼表面。并可尝试进行睑球粘连的分离,但睑球粘连容易反复发生。可以使用Saran绷带或睑球粘连环与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应用来预防睑球粘连。另外,还可以使用塑料绷带。可使用褥式缝合将Saran绷带固定于结膜穹隆部。塑料绷带可一直使用到急性期结束,其在小儿的耐受性要高于睑球粘连环和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3.慢性眼部疾病的治疗慢性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的处理比较困难,而倒睫更加难以处理。医生可通过拔除、冷冻、氩激光、电解、睑板切开术来破坏睫毛。睑缘的-20℃~-30℃冷冻能够破坏80%以上的睫毛。医生可以将探头放置在睑缘后2~3mm的结膜部位,组织达到适宜温度所需要的时间为40~60s。两次冷冻之间应该间隔一段时间的解冻期。
瘢痕性睑内翻和结膜的表皮化能够导致角膜受损。为矫正睑内翻,可行内翻矫正联合黏膜移植。慢性期可能会出现鼻泪管阻塞、泪道阻塞和泪道狭窄,而有时这些可阻止干眼症的出现而不需要纠正。有时还可出现泪囊炎或泪溢现象,这时需要进行硅胶管泪道插入和泪囊鼻腔吻合术。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毒性表皮坏死溶解患者在结膜瘢痕和泪小管瘢痕后发生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时,可使用适当的人工泪液来处理。医生可选用不含防腐剂的甲基纤维素制剂点眼,因为防腐剂可能会加重某些患者的干眼症。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控制炎症、预防进一步的睑球粘连。某些黏膜溶解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抑制黏液丝形成和异常的黏液分泌。另外,外侧和内侧睑缘缝合术能够通过减少有效的眼表蒸发面积来改善眼部症状。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有助于保护角膜,预防永久性角膜上皮缺损。由于这些患者的眼表条件差、黏蛋白分泌减少,所以医生应密切观察其有无接触镜紧贴综合征(tightlenssyndrome)的出现。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容易引起感染性角膜炎。
局部及全身性应用的维生素A能够改善Stevens-Johnson综合征儿童患者的眼表面状况,从而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局部应用维生素A类物质(retinoid)后患者可出现症状减轻、视力提高,孟加拉红染色、Schirmer试验和鳞状化生都会有所改变。可局部应用0.01%~0.05%的维生素A眼膏2次/d涂眼。维生素A的应用可增加眼部感染和睑缘炎的发生,为减少其副作用可逐渐减少用量。
在处理由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引起的永久性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时,可行角膜上皮成形术。将受体角膜行浅层切除后,将供体的角膜植片放置在同一位置。这时,角膜上皮细胞就可以延伸并覆盖受体的角膜和结膜。
一旦上皮生长稳定后,就可以进行Ⅱ期角膜移植以提高视力和去除角膜基质瘢痕。这些患者的主要术后并发症包括药物性角膜上皮损伤、倒睫和黏蛋白缺乏。
对那些角膜上皮愈合不良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可考虑试用人工角膜。人工角膜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眼睑蜂窝织炎、人工角膜脱出、房水渗漏、人工角膜后膜、眼内炎和进行性青光眼等,在选择该治疗方案时应全面考虑其利弊。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1.卧床休息注意口腔、眼、鼻、耳及外阴等黏膜部的卫生及护理,特别注意防止眼睑粘连及继发性感染。
2.注意电解质紊乱加强支持疗法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适当补液或少量输血。
3.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用药前应详细问病史,防止致敏药诱发和加重病情。
相关疾病
肺栓塞 肾功能衰竭 败血症 荨麻疹 接触性皮炎 中毒 倒睫 烫伤 川崎病 青光眼 角膜炎 结膜炎 泪道阻塞 角膜病 干眼症 泪囊炎 沙眼 角膜移植 睑内翻 性病 红皮病 疼痛 休克 水肿 化学烧伤 热烧伤 瘢痕性类天疱疮 睑球粘连 前葡萄膜炎 葡萄球菌感染 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