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性结膜炎

淋球菌性结膜炎
淋球菌性结膜炎是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可严重危害视力。临...

别名:淋病眼,淋菌性结膜炎,淋菌性脓漏眼

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医生指导:淋球菌性结膜炎常见问题 >>

介绍

淋球菌性结膜炎是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可严重危害视力。临床特点是眼睑和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大量脓性分泌物,如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角膜溃疡及穿孔。

最新文章

淋球菌结膜炎会痒吗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淋球菌结膜炎会导致失明吗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如何预防

孕妇淋球菌结膜炎对胎儿有影响么

治疗淋球菌性结膜炎时须注意什么

淋球菌结膜炎怎么得

非淋球菌性结膜炎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淋球菌结膜炎怎么引起的

淋球菌结膜炎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更多文章>>

症状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和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潜伏期短,为数小时至3天。通常从一侧开始,但大多累及双眼,起病急骤,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明显,眼睑高度肿胀疼痛,伴睑结膜高度充血,伴小出血点及假膜形成,球结膜水肿,重者突出于睑裂外,耳前淋巴结肿痛,重症患者甚至可出现耳前淋巴结的化脓。本病特点是有大量的分泌物,早期分泌物为浆液性或血性,结膜刮片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双球菌存在;3~5天后,眼睑肿胀有所减轻,并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不断从结膜囊流出,形成典型的脓漏现象,此时分泌物中有大量淋球菌;经过2~3周,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结膜水肿消退,睑结膜高度肥厚,乳头增生,可持续数月之久,最终炎症消退,睑结膜上可留有较深的瘢痕。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是新生儿眼炎的主要原因,大多经母亲产道感染,发病率约为0.04%,潜伏期2~4天,双眼多同时受累。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为严重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但临床过程较成人稍缓和,角膜并发症较成人少且发生晚而轻,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会发生角膜溃疡和穿孔,且多因发生在角膜中央而严重影响视力。
根据淋病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结膜囊分泌物涂片或睑结膜刮片的细菌学检查即可确诊。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为革兰染色阴性的奈瑟氏淋病双球菌所引起。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多因接触自身或他人的淋球菌性尿道炎分泌物或淋菌性结膜炎患者的眼部分泌物而传染所致;偶有经血行感染者,即所谓内因性淋菌性结膜炎。常双眼发病,良性经过,可伴体温升高。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则多因出生时为母体淋菌性阴道炎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所感染。
(二)发病机制
淋球菌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黏膜和结膜,并可由结膜扩展至角膜。细菌可寄生于感染的细胞内,菌体表面的纤毛或包膜可将细菌有力地黏附于宿主细胞,有利于淋球菌侵入结膜上皮细胞并能抵抗细胞的吞噬作用。

检查

淋球菌性结膜炎检查项目:
结膜的检查、角膜病灶刮片、角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血常规。
角膜病灶刮片是简单、快速、门诊筛查病原菌的有效检查方法。角膜病灶刮片检查对所有感染性角膜炎如有角膜溃疡,均要进行这项检查,对细菌性角膜炎通过刮片染色后可区分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在未得到细菌培养结果时,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指标,以免延误病情。角膜病灶刮片正常值:眼部菌群的种类和比例正常,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健康状态。
急性期结膜囊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Gram染色,在上皮细胞及中性白细胞的胞质内见大量革兰阴性双球菌,结膜囊细菌培养,免疫荧光素标记抗体或免疫酶标检查等,均可做出诊断。
无其他特殊辅助检查。

鉴别

具有发展迅速、分泌物量大的特点,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很容易鉴别。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常见致病菌有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koch-weeks杆菌等。多见于春秋季节,传染性强。
临床表现:
1.患眼有异物感、烧灼感、流泪;
2.结膜充血,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3.严重病例有眼睑浮肿、球结膜水肿和结膜下出血。

并发症

多数患者有角膜并发症,细菌在角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并可穿透角膜上皮浸润到角膜基质。轻者角膜出现点状上皮病变,周边角膜实质浅层发生部分或环形浸润,浸润数天后可吸收并留有云翳。重者可发生角膜周边的环形溃疡或中央部溃疡,角膜弥漫混浊,局部变薄,可迅速穿孔,甚至可在发病后24h内穿孔,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葡萄肿、继发青光眼或眼内炎。

治疗

治疗
由于淋球菌性结膜炎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后果严重,所以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一般结膜炎局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全身用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抑制病原菌。
1.全身治疗
(1)青霉素:淋球菌原对青霉素G敏感,但近年来耐药菌明显增多,因此需根据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是否用青霉素G。成人应用水剂青霉素G600万~1000万U静滴,1次/d,连续5天;新生儿的用量为5万U/(kg·d),分2次静滴,连续7天。
(2)头孢曲松(celtriaxone):1g/d,静滴,是目前较为推崇的抗淋球菌药物。
(3)头孢噻肟(cefotaxime):500mg静滴,4次/d。
(4)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2g,肌内注射,存在耐药性,适用于敏感菌株的淋球菌感染
(5)诺氟沙星(norfloxacin):对淋球菌也有一定效果,200mg,2~3次/d,儿童不宜应用。
2.局部治疗
(1)清洁结膜囊: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非常重要,以清除结膜囊内的致病菌。开始每5~10分钟1次,逐渐减为15,30分钟1次,1天后每小时1次,数天后每2小时1次,持续2周,直至分泌物消失。冲洗时,头偏向鼻侧,以免流入对侧眼。
(2)抗菌药物点眼:水剂青霉素G滴眼,10万~30万U/ml,或0.3%诺氟沙星滴眼液,开始时每分钟点眼1次,半小时后每5分钟点眼1次,1h后每30分钟点眼1次。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延长点药间隔时间,每1~2小时点药1次,直至炎症消退为止,不可间断。也可应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眼水及妥布霉素或红霉素或杆菌肽眼膏。
(3)如果发生角膜并发症,应按角膜溃疡治疗。

预防

本病为接触传染。对于患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病人,应使其了解该病的传染性及后果,注意清洁,便后一定要洗手并消毒,严禁到游泳池游泳和公共浴池洗澡,积极治疗尿道炎。眼部患病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如果一眼患病,睡觉时向患侧卧,医务人员检查和处理病人后应认真消毒,被患眼污染的敷料应妥善处理,病人的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均应消毒。对于新生儿淋球菌结膜炎的预防,首先要作好产前检查,对患有淋病的孕妇,必须给予治疗。婴儿出生后,必须严格执行Grede滴眼预防法,即清洁眼睑上的污物后,立即在结膜囊内滴用0.5%~1%硝酸银眼药水或0.3%氧氟沙星眼药水。

相关疾病

脑膜炎 肠炎 关节炎 肺炎 败血症 尿道炎 阴道炎 产前检查 淋病 疼痛 水肿 肿胀 淋球菌感染 淋菌性结膜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