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类天疱疮

瘢痕性类天疱疮
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pemphigoid)又称良性黏膜类天...

别名: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医生指导:瘢痕性类天疱疮常见问题 >>

介绍

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pemphigoid)又称良性黏膜类天疱疮(benignmucosalpemphigoid)、眼天疱疮(ocularpemphigus),是一组慢性大疱性疾病,能导致结膜和黏膜瘢痕形成的一种疾病。

最新文章

瘢痕性类天疱疮怎么检查

瘢痕性类天疱疮可治愈吗

瘢痕性类天疱疮怎么诊断

疤痕性类天疱疮可能治愈吗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早期症状

瘢痕性类天疱疮能治好吗

疤痕性类天疱疮有什么症状

瘢痕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方法

瘢痕性类天疱疮能治吗

瘢痕性类天疱疮吃什么药

更多文章>>

症状

通常开始时似慢性结膜炎,进展为睑球粘连(睑结膜与眼球间的瘢痕粘连),倒睫(睫毛向内),干燥性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混浊及角化,结膜皱缩和角化,甚或失明。累及口腔粘膜时,常有溃疡和瘢痕形成,但累及皮肤时的瘢痕大泡和红斑的特征是不常见的。
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58~65岁,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两倍,主要侵犯眼和口腔粘膜,鼻腔、咽喉、食道、尿道口、阴道、肛门粘膜也可波及。
少数病人有循环抗表皮基底膜带抗体IgG和IgA,其滴度高低与皮损广泛程度有关。
病程慢性,活动与缓解交替发作,1/4患者可失明,偶有食管完全闭塞和口腔溃疡癌变报告。
结膜和口腔黏膜损害占60%~90%,患者鼻、咽、生殖器和肛门黏膜大约占25%,皮肤受累罕见,皮肤的泛发损害非常类似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皮损,但是时间短,且以瘢痕愈合、瘢痕形成产生的狭窄或粘连具有特征性。
1.眼部损害可能是唯一受累部位,损害通常不对称发生,1~2年后,对侧的眼黏膜才累及,有卡他性结膜炎的症状,仔细观察可发现透明的水疱,并迅速破裂。随后,瘢痕萎缩形成,结膜和球结膜粘连,眼的运动受累,睑内翻导致继发性角膜改变,角膜混浊、睑板的瘢痕形成伴有黏膜、腺体的萎缩和泪管的堵塞,从而形成角膜干燥、变色及致盲性溃疡。
2.黏膜损害多发性水疱很快形成疼痛性的糜烂,然后瘢痕愈合。假如损害发生于舌系带,收缩的瘢痕能限制舌的运动。损害发生于软腭、扁桃体及颊黏膜挛缩可能限制食物摄取。外阴生殖器部位可形成龟头粘连,阴道狭窄等。
3.皮肤损害皮肤损害发生率仅为25%左右,损害为紧张性水疱,疱壁不易破裂,发生于红斑性皮肤上,一个或多个部位。以萎缩性瘢痕愈合。假如大疱发生于头部,瘢痕性脱发可能发生。泛发性损害极为罕见,即使有,也有继发性瘢痕形成。
本病可反复发生数年,而对一般健康无明显影响。疾病进展愈快,预后愈差。由于进食困难,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和恶病质,失明发生率大约为20%~60%的患者。尽管极为罕见,但有在口腔黏膜的瘢痕上发生癌变的报道。
诊断主要根据老年患病,病程慢性,大多侵犯眼结膜和口腔黏膜,部分患者累及皮肤,反复发生水疱、大疱、糜烂,有形成瘢痕倾向,并引起粘连。

病因

(一)发病原因瘢痕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性疾病,由于抗结膜基底膜抗体的结合导致炎症。是一种较少见的慢性粘膜组织水疱大疱性疾患,可能属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变形。病因不明,形态学和免疫学方面研究表明,本病也许是大疱性类大疱疮的瘢痕型。有些泛发性大疱性损害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非常类似。目前,瘢痕萎缩的机制尚不清楚,特别是黏膜部位。

(二)发病机制瘢痕性类天疱疮免疫机制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参与抗原和抗体较为复杂,目前尚难以定论,用盐水分离试验可见抗原抗体反应物有时位于水疱表皮侧,有时位于真皮侧,体外实验将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注射入皮肤移植物和严重复合性免疫缺陷的小鼠,激发了非炎症性表皮下大疱形成,证实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在活体内有致病作用,对抗原和抗体的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其确切的发病机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表皮基底膜带有IpG和补体G3,呈线状沉积。
2、组织病理:典型的表皮下水疱,无棘刺松解。真皮上层可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的炎症细胞浸润。随后,有大量成纤维细胞,伴有基底膜下浅部真皮纤维化及血管增生和瘢痕挛缩。皮肤黏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IgG、C3在基底膜带沉积,亦可见IgA及C3同时沉积,均质性线状沉积与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的结果几乎相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抗基底膜带循环抗体的阳性率

鉴别

鉴别诊断初发损害在口腔时,应与寻常性灭疱疮、糜烂性扁平苔藓白塞氏病(Behcetdisease)和红斑狼疮鉴别。组织学和免疫病理学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意义。如果发现有结膜的瘢痕粘连发生,则诊断更易。有皮肤损害者应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鉴别。
1、大疱性扁平苔藓:有典型的扁平苔藓皮损,在正常皮肤上或红斑基础上可发生水疱、大疱,口腔粘膜易受损,常伴有指(趾)甲缺失和服痕性脱发。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表皮下水疱.伴有基底细胞严重液化变性,无抗基底膜带区抗原自身抗体。
2、天疱疮。
3、大疱性类天疱疮。

并发症

瘢痕性类天疱疮通常开始时似慢性结膜炎,进展为睑球粘连(睑结膜与眼球的瘢痕粘),倒睫(睫毛向内),干燥性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混浊及角化,甚或失明,累及口腔粘膜时,常有溃疡和瘢痕形成,如喉部瘢痕形成,外阴,肛周,食管粘膜亦可受累。但累及皮肤时的瘢痕大泡和红斑的特征是不常见的。由于进食困难,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和恶病质,失明发生率大约为20%~60%的患者。有在口腔黏膜的瘢痕上发生癌变的报道。

治疗

瘢痕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局部治疗:消炎、止痛的含漱液和凝胶配合皮质激素局部制剂使用。局部糜烂者可采取病变部位局部注射激素。激素类溶液滴眼以防纤维粘连。
2.全身治疗:口腔病情重或伴眼部、咽喉部黏膜损害者可全身联合应用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预防

瘢痕性类天疱疮较多见,又称为良性粘膜类天疱疮。以水疱为主要表现,水疱溃破形成溃疡面。好发于口腔、结合膜。严重的眼疾可影响,甚至丧失视力。好发于女性,中年及中年以上的人较多见,死亡者少,病程缓慢,有报道称其与恶性肿瘤有关,如直肠癌、子宫癌等。治疗以皮质激素制剂的溶液滴眼,用消炎、止痛含漱剂。病情严重者考虑使用皮质激素。消除交叉反应的外来抗原的作用或消除影响自身抗原改变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如预防和治疗感染,避免使用某些容易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药物等。

相关疾病

红斑狼疮 白塞氏病 倒睫 直肠癌 营养不良 角膜炎 结膜炎 失明 睑内翻 口腔溃疡 扁平苔藓 大疱性类天疱疮 疼痛 睑球粘连 瘢痕性脱发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