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五迟是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疾病。《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
最新文章
症状
儿童五迟诊断要点
患儿筋骨痿弱,发育迟缓,头发稀少,色泽无华,坐起、站立、行走、生齿及语言等均有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常伴智力低下。
患儿如因壮热、昏迷、抽搐或外伤所致的生长发育迟缓,则不属本证之范畴。
儿童五迟辨证分析
五迟之因,为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所致。肾主骨生髓,为生长发育之本;齿为骨之余,髓之所养;肝主筋,筋束骨而运动枢利。若肝肾之气亏,则骨弱筋痿,故见立迟、行迟、齿迟之证。语言为智慧的表现,为心所主;若心气不足,则智力不发达,而语言迟缓。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故见发迟。
本病的辨证应首先辨别证的轻重:一般而言,后天失养而致,病程短者,病症较轻;先天不足而致,病程长者,病症较重。其次要辨别病在何脏:立迟、行迟、齿迟多为肝肾亏损;语迟、智力迟钝多因心气不足。
病因
五迟之因,为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所致。肾主骨生髓,为生长发育之本;齿为骨之余,髓之所养;肝主筋,筋束骨而运动枢利。若肝肾之气亏,则骨弱筋痿,故见立迟、行迟、齿迟之证。语言为智慧的表现,为心所主;若心气不足,则智力不发达,而语言迟缓。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故见发迟。
检查
中医学里面的五迟相当于西医学里面的运动发育落后,也叫做脑瘫。
1.电诊断
(1)脑电图(EEG)
由于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较多,故应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该合并症。常见异常包括背景活动减慢、限局性慢波灶或发作性痫样放电等。
(2)诱发电位
怀疑有视、听功能异常的患儿可做视觉及听觉诱发电位,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
(3)脑电地形图(BEAM)
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4)脑磁图检查
(5)肌电图
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
(6)脑阻抗血流图(REG):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2.影像诊断
颅脑CT、MRT检查
主要用于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及病变部位等。可见有脑萎缩、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多发性脑软化灶及多囊性软化,可伴有先天性脑穿孔畸形,透明隔发育不良、囊肿、脑室扩大、白质发育不良等。CT检查帮助探讨脑瘫的病因,如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等。
3.实验室诊断
智商测定:评价智力和社会适应状况,明确患儿是否合并智力低下。
鉴别
与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相鉴别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
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遗传性共济失调
如Friedreich综合征、橄榄桥小脑变性等,应与小脑症状为主的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鉴别。鉴别要点是前者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而后者症状无变化。
4.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5.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6.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7.GM1神经节苷脂病
本病分三型,I型(婴儿型)属全身性GMl沉积病,生后即有肌张力低下、吸吮无力,运动发育落后,晚期肌张力增高,呈去大脑强直状态,有时可能与脑瘫相混。但本病病情进展迅速,且有特殊外貌,表现为前额突出,鼻梁凹陷,耳位低,舌大,人中长,面部多毛,病儿发育迟缓,不能注视,有眼震,听觉过敏,惊吓反射明显。早期就出现严重惊厥,约l~2个月病儿在视网膜黄斑部有樱桃红点。6个月后出现肝脾肿大,脊柱后弯,关节挛缩。晚期呈去大脑强直状态,对外界反应消失,多在2岁以内死亡。
并发症
1.身体方面
(1)脑瘫患儿一般身高比正常儿童矮,营养吸收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和流涎。
(2)大部分脑瘫患儿合并癫痫发生。因为大脑内有固定病灶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不仅妨碍脑瘫的康复治疗,并且反复的惊厥有增强脑损伤的危险。
(3)患儿容易患牙齿和齿龈疾病,而且治疗困难。患儿牙齿疾病中多为龋齿,以及由于使用抗痉挛药而致的齿跟增生、牙服炎、齿列及咬合异常等
(4)大部分脑瘫患儿在视觉上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弱视。一般在婴儿期出现,随年龄增长斜视逐渐消失。
(5)脑瘫患儿伴有听力缺损,部分患儿完全失聪,部分听力丧失。听力障碍多见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这主要由核黄疽后遗症所致。
2.生长发育
(1)智力发育
智能低下,多动症,多有自闭症,智商测定困难。
(2)性格特征
患儿可能有以下的性格特点: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3)知觉、认知障碍
脑瘫患儿在这方面的功能看起来很好,但已确认存在有两点识别、形的鉴别、空间知觉等知觉、认知障碍。
(4)语言障碍
四肢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治疗
五迟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五迟的治疗总原则:本病以虚证为主,治疗多运用补养肝肾,补心养血和气血双补等方法。
儿童五迟辨证论治
肝肾亏损
【证见】面色发白,目无神采,智力迟钝,筋骨痿弱,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囟门宽大难合。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
1.主方加味六味地黄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山茱萸10克,熟地黄15克,山药10克,牡丹皮lO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补骨脂10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怀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大补元煎丸,口服,每次3-5克,每日2次。
(2)健步丸,口服,每次3―5克,每日2次。
(3)壮腰健肾丸(片),口服,小蜜丸每次3克,片剂2-4片,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滋肾充脑方(李浩澎《难证奇方妙用》)
处方:益智仁120克,炒白术、熟地黄、炙甘草、炒杜仲、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牛膝、菟丝子、当归、山药、连翘各60克,鹿茸、砂仁各70克,枸杞子90克。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0.3克。l岁以内每次l粒,1~2岁每次2粒,2岁以上每次3粒,每日3次,连服4-8个月。
心气不足
【证见】面色发白,智力不健,神情呆钝,语言发育迟缓,数岁不语,或言语不清晰。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心养血。
【方药】
1.主方菖蒲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党参10克,石菖蒲6克,麦冬10克,远志6克,川芎6克,当归6克,乳香3克,朱砂0.3克(冲),丹参6克,茯苓10克,酸枣仁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补肾益脑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2次。
(2)安神补气丸,口服,每次5-10粒,每日1-2次。
(3)安神定志丸,口服,每次1/4一1/2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益智散(王烈验方)
处方:当归、茯苓、益智仁各10克,石菖蒲、远志、黑芝麻、鱼鳔各7.5克。水煎服,每日l剂。或研末,每次服1.5克,每日3次,20日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每2个疗程中间休药10日。
气血虚弱
【证见】肌肤苍白,精神不振,疲倦乏力,头发稀疏萎黄。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
1.主方八珍汤(薛己《正体类要》)加减
处方: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6克,熟地黄10克,炙甘草6克,何首乌10克,菟丝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八珍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2)七宝美髯丹,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3)人参卫生丸,口服,每次1/3丸,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调元散(曾世荣《活幼心书》)
处方:干山药10克,人参、白茯苓、茯神、白术、白芍、熟地黄、当归、黄芪各5克,川芎、炙甘草各6克,石菖蒲4克。水煎服,每日l-2剂。
儿童五迟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将赤小豆研为细末,用酒调和,涂舌之上下,每日1次。适用于语迟者。
(2)取当归、生地黄、肉苁蓉各等量,研成细末,用黑豆煎汤取液调和成膏,涂于头部,每日1次。适用于小儿头发久不生。
2.针灸疗法
(1)针刺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补法。适用于立迟、行迟者。
(2)艾灸心愈穴或足两踝,每次三壮,每日1次。适用于语迟者。
(3)取胎盘组织液2毫升,或维生素B12和Bl各1支,分别注射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立迟、行迟者。
3.推拿疗法推补脾经、推补肾经,分手阴阳,揉一窝风,清板门,逆运八卦,清天河水。
4.饮食疗法
五加皮粥:五加皮研末,每次取3克,调于稀粥中服用,每日3次。适用于腰脊脚膝筋骨弱而立迟、行迟者。
猪蹄筋汤:猪蹄筋30克,杜仲10克,怀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先将猪蹄筋用清水浸一夜,翌日用开水浸泡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与各药一起放人砂锅内,加水250毫升,煎成半碗水左右,去药渣,加盐调味,饮汤吃筋。主治筋骨腰膝乏力而立迟、行迟者。
黑豆芝麻糊:黑豆、黑芝麻、核桃仁各等量,白糖适量。将黑豆、黑芝麻各炒熟研末,核桃仁炒熟切成碎块,加入白糖混和,每取50克,开水冲服。适用于发迟及头发枯黄。
益智丸:益智仁、远志各等量,桂圆肉适量。先将远志和益智仁研成细末,再与桂圆肉共捣,制成丸,每丸10克重。每日早晨服1丸,用莲子汤送下。有益智补脑之功效,主治智力迟钝及语迟。
预防
1.特别是婴儿出生前,从母亲怀孕到分娩这段时间。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是优于其他系统发展的,而胎儿依赖母体生存,故孕妇的健康及营养状况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早期产前检查、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孕妇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要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避免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触猫、狗;避免辐射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最好少看电视及操作计算机,如因为工作需要,可以穿着防辐射的衣服,减少辐射。
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高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2)近亲结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亡史;
(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他遗传病史。若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就尽早终止妊娠。
3.在出生时,分娩过程中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预防早产、难产,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技、医德,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各项处理,这是预防小儿脑瘫发生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4.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高热惊厥、脑外伤等疾病,若出现应尽早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