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疝

气疝
气疝又称“小肠气”,乃小儿时期多见的疝病。是肠管通过腹股沟进入阴囊引起的。主...

就诊科室:中医科 儿科 儿科综合 

医生指导:气疝常见问题 >>

介绍

气疝又称“小肠气”,乃小儿时期多见的疝病。是肠管通过腹股沟进入阴囊引起的。主要症状为发作时阴囊偏坠肿痛,上连腰部(肾俞),每于恼怒过度或过劳时发作,气平静即逐渐缓解。

症状

1、小儿疝气症状:小儿疝气通常在小儿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小儿疝气还会影响小儿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患有疝气的小孩还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多数在两到三个月时被发现,也有迟至一至两岁才被发现。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小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2、成人疝气症状:成人疝气主要表现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站立、用力、咳嗽时出现,平卧时可消失。肿块突出时,用于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病人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成人疝气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

3、老年疝气症状:老年疝气比较特殊,多由老年人体质弱造成。老年疝气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而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老年疝气发生后老年人还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病因

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或健康门诊时发现的。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上升,最常见的原因是哭泣引起的。

检查

1.气疝检查应该到普外科,做B超就可以确诊疝气B超检查。

2.对无合并症的气疝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3.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和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4.要检查到引起气疝发病的原因,做到标本兼治。

鉴别

气疝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阴囊水肿由于阴囊过敏(虫咬血管神经性水肿)炎症、挫伤、肿瘤压迫下腔静脉回流或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高度腹水、恶病质等)导致阴囊壁组织内积聚过多的水分表现为阴囊明显肿大,皱纹消失,透亮而有光泽压之有明显凹陷而无压痛。如伴有炎症可有压痛和充血。


2.阴囊象皮肿这是泌尿生殖系丝虫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寄生的血丝虫使阴囊及其附近的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外溢,刺激阴囊皮内和皮下的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引起象度肿。表现为阴囊皮肤粗糙,皮层及皮下组织极度增厚压之不易出现凹陷,阴茎皮肤亦常累及,使阴茎内陷隐没另一种由于淋巴液淤积,使阴囊皮肤较潮湿,严重者可看到有淋巴液不断滴出可以继发感染,形成溃疡、湿疹急性淋巴管炎时常伴有发热及局部红肿疼痛。此病常见于丝虫病流行区,夜间检查周围血片可找到微丝蝴。


3.丹毒由于阴囊皮肤上淋巴网炎性病变使皮肤充血水肿有压痛,病变皮肤界线清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并发症

睾丸鞘膜积液: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腹股沟斜疝极不与外环处相接,睾丸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

子宫圆韧带囊肿:肿块位于腹股沟管,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性感,边界清楚,张力高,其上端不伸入腹腔,一般不易与疝混淆。

精索囊肿:肿块位于腹股沟管或精索睾丸行径,边界清晰,前者有囊性感,张力高,阴囊内可扪到同侧睾丸,后者质坚韧,为实质感,阴囊内同侧睾丸缺如。

治疗

气疝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偏方


(一)


处方:母丁香适量。


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料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极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二)


处方:白胡椒3克。


用法:上药分2份,分贴于肚脐部及两足心,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三)


处方:活鲫鱼60~90克2尾,伴小茴10克。


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四)


处方:大小茴香各3克,荔枝核5个,桔核10克。


用法:共研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五)


处方:人参4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升麻3克,炙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六)


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大枣15克。


用法:水煎服。


肿物过大,不能回纳腹腔,小儿烦躁哭闹局部肿块明显隆起,紧张、压痛,时间一久,会造成被嵌顿的小肠坏死,要赶快送医院手术治疗。


预防


小儿:正常肚脐的形状应该是凹陷的,但是如果宝宝有一个凸凸的肚脐,除了可能有脐疝气的情形之外,也可能有其他合并症发生;若有其他异常情形,如发育迟缓、腹腔有肿块等,就必须尽快就医诊治。

老年人:老年疝气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老人腹壁肌肉、肌腱退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致使小肠或大网膜从腹壁薄弱处突出,严重时不得不依靠手术解决问题。因此,老人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腹肌锻炼,增加肌肉力量,避免疝气的发生。

1.仰卧在床上,双臂平放在躯体两侧,两腿并拢上抬30~90度,再放平,最好稍悬空,一般反复做30次。继而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做仰卧起坐动作,反复做8~10次。

2.平坐在床上,两腿向前伸展,上身挺直,两臂平放于体侧,掌心向下。用一条长毛巾套在双脚底,吸气,将腿弯曲伸展,抬离床面,身体后倾,胳膊伸直,拉住毛巾两端,使躯体与双腿形成一个“V”字。呼气,腹部收紧,平衡身体,挺直腰背,尽量保持这个姿势,期间自然呼吸,然后将双腿和躯干慢慢放回床面。反复做3~6次。

3.平躺在床上,做3~5分钟深呼吸,同时手掌在患部做轻柔的画圈按摩,然后放松身体10~15分钟。

相关疾病

便秘 咳嗽 湿疹 性病 丹毒 疼痛 丝虫病 腹水 血管神经性水肿 肾病综合征 急性淋巴管炎 积聚 

目录

  • 介绍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