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毛根鞘瘤

增生性毛根鞘瘤
增生性毛根鞘瘤(proliferativetrichilemmoma)也称头...

别名:头部毛发肿瘤,头皮毛发瘤,增生性毛膜瘤,增生性毛鞘瘤,增生性毛外根鞘瘤

就诊科室:肿瘤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医生指导:增生性毛根鞘瘤常见问题 >>

介绍

增生性毛根鞘瘤(proliferativetrichilemmoma)也称头部毛发肿瘤(pilartumorofthescalp)。本病90%发生于头皮,其余主要发生于背部。大都为老年人,80%为妇女。

最新文章

增生性毛根鞘瘤是什么?

增生性毛根鞘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增生性毛根鞘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增生性毛根鞘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更多文章>>

症状

增生性毛根鞘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为孤立性肿瘤,初起为粉瘤样皮下结节,可长大成隆起性分叶状团块,可破溃,可与头皮1或数个毛鞘囊肿并发,本病90%发生于头皮,其余主要发生于背部,大都为老年人,80%为妇女,有的肿瘤除毛鞘角化外,还有类似毛囊漏斗的角化改变,这些改变包括表皮样角化致角珠形成,有些则类似鳞状回旋,某些肿瘤因一些瘤细胞贮有糖原而空泡化,或形成透明细胞。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多发性增生性毛根鞘瘤可能与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有家族史,而单发性毛囊瘤则无家族史。
(二)发病机制
肿瘤位于真皮内,由边界清楚的结缔组织包囊。可见单个囊状结构,其中充满角质,有时可见毛干。偶尔可见2~3个囊状结构聚集在一起。囊壁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与表皮相连。可见许多束条状增生的上皮组织自囊肿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有的形成不成熟的毛囊。增生的上皮组织内尚可见到皮脂及小角质囊肿。

检查

增生性毛根鞘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组织病理:瘤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由表皮细胞构成不等大的小叶组成,某些小叶周围细胞层为栅状并绕以玻璃样层,其特征为小叶中心上皮突然变成嗜酸性无定性角蛋白,此种无定形角蛋白与见于毛鞘囊肿腔内的为同类型,有的肿瘤除毛鞘角化外,还有类似毛囊漏斗的角化改变,这些改变包括表皮样角化致角珠形成,有些则类似鳞状回旋。
许多部位瘤细胞核轻度间变和个别细胞角化,初看提示鳞状细胞癌,但不同的是周围间质的界限颇为明显,并骤然角化,钙化灶一般虽小,但常见于无定形角蛋白区,某些肿瘤因一些瘤细胞贮有糖原而空泡化,或形成透明细胞。

鉴别

在组织学上应注意与毛母细胞瘤、毛发腺瘤和基底细胞癌鉴别。

1.毛母细胞瘤:毛母细胞瘤和毛发上皮瘤指主要向毛囊生发部分分化的良性肿瘤。不同作者对毛囊生发部肿瘤谱系的描述有差别,曾用名称毛囊生发部肿瘤、毛母细胞纤维瘤、淋巴腺瘤(釉质细胞样毛母细胞瘤),这些不是独立的临床病理疾病。

2.毛发腺瘤:

3.基底细胞癌:

并发症

本病常可导致皮肤黏膜的破溃,由于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治疗

(一)治疗
本病病因不明确,其发病机制通常和常染色体异常有关,对于染色体样疾病,目前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切除后皮损有复发的倾向。对于已经出现皮肤感染的病人,可以同时局部或者全身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预后
本病属于良性疾病,但预后迁延。

预防

本病病因不明确,其发病机制通常和常染色体异常有关,且常见于近亲结婚的家庭,本病无法直接预防。对于有可疑染色体异常家族史的患者应进行遗传学筛查,避免婚后因染色体遗传造成子代患本病。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孕期营养,合理膳食,避免情绪激动等影响胚胎发育的不良刺激。

相关疾病

鳞状细胞癌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