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原贮积病Ⅲ型

小儿糖原贮积病Ⅲ型
糖原贮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

别名:小儿CoriⅢ型糖原累积综合征,小儿Cori病,小儿Forbes病,小儿Forbes综合征,小儿局限性糊精病,小儿局限性糊精沉积病,小儿糖原累积病Ⅲ型,小儿脱支酶缺乏症,小儿脱支酶糖原贮积病

就诊科室:妇产科 产科 儿科 儿科综合 

医生指导:小儿糖原贮积病Ⅲ型常见问题 >>

介绍

糖原贮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糖原贮积病Ⅲ型(GlycogenstoragydiseasetypeⅢ)即CoriⅢ型糖原贮积综合征,又称Cori病、脱支酶缺乏症、Forbes病、局限性糊精病(Limiteddextrinosis)、脱支酶糖原贮积病(Debrancherglycogenstoragedisease)、Forbes综合征等。

症状

小儿糖原贮积病Ⅲ型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本型临床症状远较GSD-Ⅰ为轻缓,甚少发生严重低血糖。患儿以生长迟缓和肝大为主诉,且常在4~6岁时出现脾大,但单凭体检不能与GSD-Ⅰ相鉴别。不少患儿除肝脏外,肌组织亦被累及,表现为肌无力,在行走过速或爬坡时尤为明显,甚至发生肌痉挛,少数呈进行性肌病。病变涉及心肌者出现心脏增大和心电图异常,但心衰和心律失常罕见。本病不累及肾脏,与GSD-Ⅰ不同。部分患儿在青春期阶段肝脏明显缩小,生长发育亦有改善,机制不明。亦有个别患儿病情持续发展至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空腹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试验反应差,若进食数小时后再做试验,则反应正常。红细胞或白细胞中酶的测定(脱支酶活性的测定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多数仅50%或更低),可明确诊断。此外,局限性糊精试验:红细胞、肌肉或肝脏中有局限性糊精,有助诊断。胰高血糖素试验可与vonGierke病相鉴别。具体方法为:给本病征患者时,肌内注射胰高血糖素0.5mg后血糖上升3~4mmol/L(54~72mg/ml),在2次试验中乳酸浓度不变。

病因

小儿糖原贮积病Ⅲ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已经证实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中所必需的各种酶至少有8种,由于这些酶缺陷而发生糖原贮积病,可分为12种类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Ⅰ、Ⅲ和Ⅳ型的肝脏损害最为严重;Ⅱ、Ⅴ、Ⅶ型则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除部分肝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本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由于脱支酶缺乏所致。

(二)发病机制

脱支酶具有两种催化酶活力,即淀粉-1,6-葡糖苷酶(amylo-1,6-glucosidase)和低聚-(1,4→1,4)-葡聚糖转移酶(oligo-1,4-1,4-glucantransferase),其编码基因位于1p21。当糖原外层葡萄糖直链在分支点前仅存4个葡萄糖残基时,低聚-(1,4→1,4)-葡聚糖转移酶将其中3个残基转移至其他直链以保证磷酸化酶的作用继续进行;与此同时,淀粉-1,6-葡糖苷酶即可解除分支点上以α-1,6-键连接的葡糖分子。脱枝酶缺乏时,糖原分解不能正常进行,致使1,6糖苷键连接点数量增多和糖原分子结构异常。根据酶缺陷和累及组织器官的不同情况,本病又分为数个亚型:患儿肝脏和肌肉中酶活力均缺损者属Ⅲa型,最为多见;仅肝脏中酶活力缺陷者属Ⅲb型,约占15%。

本型的肝组织病理变化与GSD-Ⅰ者类似,肝糖原含量可高达17%;但本型甚少脂肪变性,且纤维化明显,可资鉴别。肌组织受损者常见糖原累积于肌原纤维之间及肌纤维膜下等部位。

检查


小儿糖原贮积病Ⅲ型应该做哪些检查?

患儿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血脂增高程度不一,与其低血糖发作是否严重有关。血清乳酸和尿酸一般正常。

半乳糖和果糖耐量试验正常。由于患儿的葡萄糖异生机制正常,故给予蛋白质或氨基酸可使血糖上升。在餐后1~3h进行胰高糖素或肾上腺素试验亦可使患儿血糖上升,但如在饥饿14h后进行试验则无效应。说明糖原水解过程进行至分支点处即被阻断。上述功能试验可用做辅助诊断,确诊仍需依据肝脏和肌肉中脱支酶活力测定,部分患儿外周红细胞中亦可能呈现糖原累积和酶活力缺陷。

常规做X线胸片、B超、心电图和肌电图检查。一般可见肝脏增大,脾脏增大。或可发现心脏中度肥大和心电图异常。


鉴别

vonGierke病:主要表现低血糖肝大、酸中毒、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乳酸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发育迟缓等临床症状。糖原贮积病Ⅰ型的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是肌无力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发育迟缓智能低下。可用胰高血糖素试验。正常人注射胰高血糖素30min之内,血糖至少增高3.9mmol/L;而vonGierke病血糖增高。

糖原贮积病(glycogenstorage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鶒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这类疾病的共同生化特征是糖原储存异常火罐网多数病种是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中储积量增加。患儿多在幼儿期即呈现肝大和生长迟缓,无心脏和骨骼肌受累症状;低糖血症、高脂血症和酮体增高程度均较轻随着年龄增长,肝大和生长滞后情况也逐渐好转,且常在青春发育期消失。多数患儿无须治疗为防止发生低血糖,可采取多次少量方式进餐,或给予高碳水化合物膳

并发症

1.生长迟缓,出现脾大,少数呈进行性肌病

2.个别患儿病情持续发展至肝硬化

(1).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A级):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亦可隐匿起病。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影像学、生化学或血液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B、C级):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
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浮肿。
2)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症,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
3)出血倾向及贫血: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
4)内分泌障碍: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
5)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浮肿、尿少、腹水、肝源性胸水。
6)门脉高压:腹水、胸水、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3.肝功能衰竭

4.罕见低血糖发作



治疗

小儿糖原贮积病Ⅲ型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本病的最佳饮食治疗方案仍在探索中。可以在日间给予高蛋白饮食,夜间予以鼻饲高蛋白液体;也可采用与治疗GSD-Ⅰ相似的高淀粉饮食。经恰当的饮食治疗后,患儿血糖可以保持正常,转氨酶值下降,生长情况改善。

(二)预后

本病征一般预后尚好,患儿至发育年龄后肌肉症状、肝大常有减轻,曾有活到50岁以上的报告。


预防

检测培养的羊水细胞或绒毛细胞中的脱支酶可以提供产前诊断依据,可用的方法包括:

①免疫印迹分析: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该法是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生化技术。由于免疫印迹具有SDS-PAGE的高分辨力和固相免疫测定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现已成为蛋白分析的一种常规技术。免疫印迹常用于鉴定某种蛋白,并能对蛋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合化学发光检测,可以同时比较多个样品同种蛋白的表达量差异。

②脱支酶活力的定性或定量法:由于这两种细胞中脱支酶活力相对均较低,因此技术上比较困难。

相关疾病

心律失常 肌病 肝硬化 中毒 肝大 脾大 低血糖 糖原贮积病 

目录

  • 介绍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