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adenosisofbreast)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其主要改...

别名:乳腺小叶硬化病,乳腺硬化性腺病

就诊科室:妇产科 妇科 其他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科 

医生指导:乳腺腺病常见问题 >>

介绍

乳腺腺病(adenosisofbreast)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其主要改变是乳腺的腺泡和小导管明显的局灶性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小叶结构基本失去正常形态,甚者腺泡上皮细胞散居于纤维基质中。Foote、Urban和Dawsorn称之为硬化性腺病(scleradenitis),Bonser等称之为小叶硬化病(scleremaofleaflet)。根据病变的发展可分3期:即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硬化性腺病。有文献报道,除小叶增生未发现癌变外,后2期均有癌变存在,该现象有重要临床意义。

最新文章

b超检查结果是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是乳腺癌吗 两者有什么区别

乳腺腺病和纤维瘤区别 一招保你会辨别

乳腺腺病结节什么意思 正确认识...

乳腺腺病严重吗 乳腺腺病症状表现

乳腺腺病吃中药能好吗

乳腺腺病的症状概述是什么呢

乳腺腺病表现怎么治疗

乳腺腺病伴纤维腺瘤 如何治疗最...

乳腺腺病月经会好点吗

更多文章>>

症状

本病好发于中年人,发病至就诊时间约2年左右,发病年龄较乳腺囊性增生病早5年左右。乳腺周期性疼痛和肿块为本病的主要表现。

1.周期性疼痛表现为月经前乳腺胀痛加重、肿块增大;行经后疼痛减轻或缓解,肿块变小。此种周期性疼痛常因病变分型而不一。在小叶增生型时,周期性疼痛非常明显,纤维腺病型时则疼痛减轻,硬化性型时几乎无疼痛。疼痛常为胀痛、针刺样痛或隐痛,可向患侧腋窝、肩部放射。

2.乳房肿块常为多个,可累及两侧乳腺。但亦可单发,肿块一般较小,直径多在2cm以上。肿块形状不一,呈片块状、结节状和条索状等,边缘不甚清楚。肿块硬度随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而不一。小叶增生型,肿块质韧;纤维腺病型,硬度中等;硬化性腺病型,质硬,有时被误诊为癌。肿块触痛以小叶增生型明显,纤维腺病型次之,硬化性腺病时无触痛。乳腺肿块和疼痛常因胸闷不舒、性情急躁等情绪变化而改变,尤以小叶增生型患者,当情绪波动生气后疼痛加重,肿块增大变硬。

3.月经紊乱小叶增生型患者月经常不规则,经期短,月经量少。

中年女性出现的乳腺周期性疼痛和肿块,伴月经规律性改变,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可行X线摄影和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和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有关。即可能与卵巢功能紊乱、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常、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泌乳素分泌增多,导致乳腺组织增生而发病。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理改变特点是:

1.大体形态肿块多为灰白色、较坚硬的结节,无包膜,与正常乳腺组织边界不清。单发或多发,其大小多在2cm以内。切面见灰白色或棕色半透明的颗粒状改变,有时和乳腺癌不易区别。

2.组织形态主要改变可分为3型或3期。

(1)小叶增生型:为腺病的早期形态,主要为乳腺小叶增生,小叶内导管及腺泡均增生,数目增多,小叶体积增大,纤维组织轻度增生,小叶内及小叶间见有淋巴细胞浸润,小叶境界仍保持清楚,小叶形态不规整或小叶间相互靠近。此型又可分为:

①腺泡型腺病:主要是小叶内腺泡增生,数目增多,腺泡上皮增生成两层或多层并充满腺泡腔中(图1)。

②腺管型腺病:主要为小叶内末端导管增生及腺泡导管化,导管数目增多,有的导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状突入腔内(图2)。

(2)纤维腺病型:腺病的中期形态。此时小叶内腺管和纤维组织都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腺管彼此分开,小叶结构紊乱,腺管上皮增生呈多层或形成乳头状、筛状,甚至完全充满管腔。小叶内导管扩张形成微囊。当腺管和纤维组织进一步灶性增生时,可形成纤维腺病瘤。

(3)硬化性腺病型:亦称纤维化期,是腺病的晚期表现。其特点是小叶内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致使管泡萎缩乃至消失,只残留萎缩的导管。见腺管受挤压扭曲变形,上皮细胞体积变小、深染,但细胞无异形性(图3)。

由以上病理分型可见乳腺腺病是由轻到重的渐进性病变过程,是多种形态的病变组合,每一时期是以某一种形态为主要变化,分别出现不同的大体形态和临床表现。

检查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1.钼靶X线摄影病变可局限于乳房的某一区域、也可广泛弥散于乳房中。增生的乳腺密度增高,呈结节状或毛玻璃状,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一般模糊不清。弥漫性病变整个乳腺密度增高,正常的腺体结构消失,病变阴影趋向融合。少数患者可有相对粗大的钙化灶,广泛地分布于病变区内(图4)。

2.乳腺内结构紊乱,腺体组织回声增粗,光点增强呈颗粒状,增生结节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均匀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带状强回声交织形成的网状阴影,或类似“豹皮样”回声结构(图5)。

鉴别

乳腺腺病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明显的经前乳房胀痛,仅表现为乳房肿块者,特别是单侧单个、质硬的肿块,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鉴别:

(1)乳腺腺病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腺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乳腺腺病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腺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乳腺增生分型鉴别诊断

(1)肝郁气滞性: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2)冲任不调型: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指乳腺增生性疾病,且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故对于本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必要时应进行手术处理。一旦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

治疗

预防: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起居等等;另一方面,要有对生活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调整一个良好的心态。另外,高龄产妇也要注意。透视等产生的射线对女性朋友有一定影响,要少接触,以减少射线损伤。

术前准备:

(一)术前诊断对肿瘤性质的判断是选择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在拟行手术治疗以前,应尽可能取得较准确的临床或病理诊断。即既使对诊断不明确的病变实施切除活检术以前,外科医生亦应对诊断有其倾向性的认识。一般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可对肿瘤的良、恶性做出大致判断。如果是明显的良性肿物,或良性肿瘤可能性大时,可以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并行组织学检查,而对恶性倾向较大的肿物不宜行门诊切检,应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目前对术式的选择主要依据为临床分期。因此,必须通过、体检、辅助检查等,获得较准确的临床分期。

(二)了解具体病例的特殊性应详细了解患者肿瘤的部位、肿瘤的浸润范围,乳房的形态、大小,以及患者对乳腺癌手术的耐受性和心理素质、心理要求等。据此,可对切口设计、麻醉方式、及术式选择等做出合理的安排。

(三)做好患者相应的心理准备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心理素质,耐心而适度地与患者分析病情,讲明手术的意义,同时了解患者的意愿(特别是对乳房切除术的接受程度或保乳手术的选择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评估手术承受能力及改善全身状况手术医生对术前手术承受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纠正可能存在的合并症。就目前临床总的说来,因手术耐受力而限制对治疗的情况是较少的,加之乳腺癌手术对全身生理的干扰较少,多数患者均能较好的耐受手术,但仍不应忽视对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脑、肺、肝、肾等功能的检查,以便于术前对可能存在的伴发病予以必要的处理。对有功能障碍者,应给予尽可能的纠正,使其达到可以耐受手术的程度。对于有恶液质、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肝脏疾患、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伴发病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应积极内科治疗,术式尽量宜适当缩小范围,缩短手术时间。

预防

1965年有文献报道的120例乳腺增生症中,发现各型腺病共66例,囊性病46例。66例的平均年龄为35.6岁其临床症状与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乳痛症)相类似,但在体征上与囊性增生病象近似。好发于30~40岁的中年妇女平均年龄35岁。

保健:

第一,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病人,使她树立战胜病痛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要积极鼓励病人,配合医生治疗。

第三,为病人提供好后勤保障,要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和蔬菜,为放疗化疗作准备。

第四,作好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相关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乳腺癌 乳腺增生 放疗 性病 疼痛 麻醉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